上海新闻

盘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福建外经贸发展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7

核心提示:去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外经贸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首当其冲是外经贸。面对严峻的形势,福建全省外经贸战线在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保企业、保市场、保份额,实现了外经贸持续平稳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为福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盘点这份成绩单,是为了扬长避短,科学谋划,取得更好成绩。

  利用外资:创新方式 提升质量

  成绩单

去年,福建省实际利用外资按历史可比口径为100.6亿美元,比增0.39%;按验资口径为57.4亿美元,比增1.2%,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1百分点。  

  政策措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福建省引资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新思路促转型上,依托国务院出台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契机,根据意见的要求积极拓展思路,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产生了对外资的强劲磁力。在全国不少省份实际到资大幅下降的时候,福建省保持了增长。

去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意见,出台了台商投资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开发区拓展提升方案,为提升福建省开放型经济水平夯实了基础。福建省围绕构建“大物流、大口岸、大外贸”目标,研究提出了外贸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并全面启动龙岩、三明、南平、泉州“无水港”建设,为转变福建省外贸发展方式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搭建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福建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5家企业赴境外上市后,吸引这些企业返程投资2亿美元;邀请国际35家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省内250家成长型企业对接洽谈并购重组,72家企业与投资基金进入实质性洽商阶段。

福建省还创新开发区招商形式和推动出台开发区土地储备政策,探索标准厂房主题招商,推动沿海开发区产业向山区梯度转移,开发区招商引资实现了从“项目等土地”到 “土地等项目”的转变。

  政策效应

福建省主要外资来源地实际到资实现增长。香港到资30.3亿美元,比增28.3%;欧盟到资4.4亿美元,比增5.1倍;大部分设区市实际到资保持增长,宁德、莆田、龙岩和三明增幅分别达48.7%、40.4%、13.4%和13%。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增14.9%,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

  进出口:化危为机 好于全国

成绩单 

去年,福建全省进出口总额796.6亿美元,其中,出口533.3亿美元,进口263.3亿美元。进出口额、出口额及进口额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7.8、9.6、5.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7、6、9位,与2008年相比,出口额排名提前一位,进出口、进口保持不变。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四位、十大外贸省份第一位,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3.99%提升到4.44%。   

  政策措施

去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外经贸支持鼓励政策力度、密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政策研究深、出手快、力度大、落点准、成效好,不少措施在全国是独创。出台了关于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35条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对13类大宗优势特色出口商品进行扶持、对重点出口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等差异化政策措施。此外还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

在全力保增长、保订单、保份额的同时,福建省还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省外经贸厅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完善福建省国际知名品牌评价、促进、推广和保护体系,优先推荐品牌企业及优秀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品牌欧洲展、美国展等。福建省着力推进“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促成漳州市获得商务部第三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福建省还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建成的机遇,积极拓展东盟等自贸区市场,精心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福建省还加强与有关部委的合作,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省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召开了局省合作第三次联席会议,质检总局发布20条进一步支持海西建设的具体措施;省政府与商务部建立了部省协作机制,利用商务部这个大平台,福建省实现了境外办展,分别在阿尔及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举办了商品展。

  政策效应

福建省重点扶持的十三类商品成为拉动福建省出口的主力军。在全国这13类商品出口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福建省这些商品累计出口230.65亿美元,比增8.9%,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福建全省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40.7亿美元,比增21.5%。其中,出口195.5亿美元,比增19.4%;进口45.2亿美元,比增31.6%。

重点出口企业扶持政策也成效显著。实行“一对一”扶持政策的20家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重点企业出口逐月好转,其中有10家企业实现正增长。

东盟成为福建省五大贸易伙伴中进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去年,福建省对东盟进出口93.5亿美元,比增11%。其中,出口60.1亿美元,比增15.1%;进口33.4亿美元,比增4.3%。此外,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也成为福建省外贸新增长点。去年福建省对中东、非洲市场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0.1%。

  平台建设:拓展提升 后劲增强

——电子商务。福建省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区域性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去年又率先开通了县级运用平台“晋江专区”。截至去年底,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会员企业1.1达万家,累计意向成交额12.17亿美元,确认成交2.09亿美元,继续保持“在线广交会”注册会员全国第一位。商务部将国际电子商务“福建模式”向全国推广。

——电子口岸。去年在福建省电子口岸上正式运行的项目达31个,在建项目达15个,平台直接服务的物流类企业达500余户,服务的外经贸企业达12000多家。

——行业商协会建设。省外经贸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19家行业商协会签订了委托工作协议,推动行业商协会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定点跟踪监测、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组织企业共同对外议价、加强行业自律等。

  ——展会平台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会展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第十三届“9·8”投洽会参展国家和地区数、境外客商均创历史新高。第六届商交会境外参展企业明显增加,进口成交额4431万美元,比增16%,会上设立的新加坡馆是新加坡在中国展会首次设立的国家馆。去年福建省福建全省组织参加的境外展会个数、参展摊位数以及参展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9.1%,2.67%和8.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