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团,返乡青年农民工,搭上“厦门翔安青年创业直通车”自主创业。如今,他经营着一家年营业额800万元的工艺品公司,还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漆线雕传人;
谢宝英,曾在外出打工和留家务农之间举棋不定,结果走上了创业路。现在,她的小作坊已发展为年营业额上千万元的厦门巧手珠绣厂……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鼓励和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今年初福建省大力实施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以来,一系列帮扶措施闪亮登台:福建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保基金成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设立、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不断伸展……
至目前,福建全省已建YBC工作站8个、服务站55个,在册创业导师460人,共开展16778人次的免费就业创业培训,扶持创业项目70个,发放无息贷款223万元。
激情创业潮涌海西,青春的梦想在海西如花绽放。
创业讲坛:送出“金点子”
“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都在开水里煮,坚硬的胡萝卜变软了,易碎的鸡蛋变硬了,咖啡豆则成了浓香的咖啡……”3月19日下午,在厦门筼筜街道青年中心,厦门团市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的“2009厦门青年创业大讲坛”系列活动正在进行。 主讲人翁师德在这里遇到了占艳。
2007年初,占艳在厦门开设了一家小店,代理上海某品牌纯棉布包。她自信地计划着:一年回本,两年扩张,三年拿下厦门地区代理权。不料,她很快就遇到了资金和销售的难题:每月须到上海参加一次订货会,每次进货量要在2000元以上,加上食宿和交通费,每月固定投入至少需三五千元;布包的目标客户为在校大中专生,价格却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8个月后,她忍痛转让了铺面。
与翁师德的交流,让占艳重拾信心。目前,她已着手准备二次创业。
不仅是占艳,还有许多遭遇困惑或是渴望创业的青年,在“创业大讲坛”上收获“金点子”。
今年2月,由团福建省委牵头,人事、教育、劳动、人行等部门共同组成省、市两级“2009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团”,赴福建全省74所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据统计,目前,省市两级宣讲团共开展报告会44场,2.2万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会。
信贷扶持:为创业“添翼”
“多亏搭上了‘青年创业直通车’,我的创业梦想才变成现实。”4月23日,站在厦门翔安青年创业馆门口,黄永建感慨道。几年前,翔安团区委的“青年创业直通车”开进吕塘村,村里地道的“泥腿子”黄永建从此改变命运。
翔安“青年创业直通车”系列活动是组织青年志愿者、团干部、就业协管员等进村入户,引导失地、失海青年参加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
两年来,共举办创业培训24期,协同参与举办招聘会62场,使26811人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已有400多名翔安青年农民、渔民“搭车”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并带动1000多人就业。
创业之初,缺乏资金是首要难题。去年,翔安团区委与翔安区农村信用社联合推出“农村青年创业直通车”小额贴息贷款,发放青年创业贴息贷款45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厦门市银监局、厦门团市委、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合出台《厦门市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实施方案》,合力搭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绿色通道,解决青年创业资金瓶颈问题。
据介绍,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生产经营项目有一定潜力并步入成长期、有创业贷款需求的农村创业青年,均可向所在村(社区)团组织申报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由团组织测定贷款风险度和可行性后,择优推荐给市农联社。
陈清是福安占西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去年,他通过申请YBC项目,获得5万元无息贷款。YBC旨在为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提供3万-5万元无息、无抵押、免担保启动金贷款,并为创业青年配备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陪伴式3年期辅导,为创业青年提供商业信息和网络资源等。
对不少想申请贷款的青年来说,担保是一道难迈的门槛。“今年,福建省成立了福建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保基金,基金初始规模为500万元,专门为福建省异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团福建省委负责人介绍说。
见习基地:为明天“蓄电”
4月24日15时,厦门移动公司滨北全球通品牌店内,22岁的陈曦正彬彬有礼地接待顾客。一个半月前,她还只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常为毕业后的出路感到迷茫。而今,进入厦门移动见习,每天接触不同的客户,人也越发自信起来。
厦门移动是厦门市第一批挂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41家企业之一,与其他见习基地一样,每年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并向见习人员发放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目前,该市已提供600多个见习岗位,首批337名见习人员已于3月底上岗。
厦门团市委负责人许毅青介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向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等提供见习机会。“与从未参加过培训的创业者相比,经就业岗位培训的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比例更大。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可以说是青年创业的加油站和孵化器,实现青年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效应。”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4批共304家见习基地,提供了11326个就业见习岗位。截至4月1日,福建全省已共有962名青年到岗见习。
创业联盟:为梦想鼓劲
陈平是福安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去年,他只身一人来到福安晓阳镇东源村,承包几亩地种起了葡萄。目前,他正建立自己的福建先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创业并不如想象中轻松:“公司需要场地,店租和选址就设置了第一道门槛。其次,种植新型葡萄,要面临场地、资金、技术培训、培育时间等问题。”于是,他找到宁德环三都澳青年创业联盟。在这里,他不仅能与众多创业者共享信心,分享心得,还能获得不少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
今年3月,宁德率先成立环三都澳青年创业联盟。联盟的首批成员由宁德市各县(市、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个体创业者、大学生村官等27位农村创业青年代表组成。联盟开设青年专题网页、QQ群,促进日常交流,与省内有关高校、涉农科研机构、YBC、金融机构、大型销售企业等达成了工作对接的意向,努力为创业青年搭建一个集沟通交流、政策支持、资金帮扶、技术支持、营销推广的综合性平台。
团福建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负责人说,成立青年创业联盟,一定程度上为创业青年提供技术支持、资金帮扶、沟通交流等平台,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实现目标。
采访中,部分创业青年建议,福建省可通过开展青年创业评选活动或企业家牵头提供项目等方式,将一批实用、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收集汇总,建立项目储备库。届时,青年创业者不仅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志愿者还可为其提供渠道、信息、技术等帮助,实现人才、技术、管理与创业项目的多元化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