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建造的“太平公主号”仿明代无动力帆船,2008年—2009年间曾经航行太平洋。 (资料照片)
经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15日审议通过,我国申报项目《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泉州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该技艺是人类造船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对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了革命性作用。这项制造技艺在泉州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该项目是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上半年,我市还专门成立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全面保护与弘扬这项传统技艺。
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介绍,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泉州先进造船技术的代表,该技艺与船舵的使用和龙骨装置对世界造船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称为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对世界造船业的三大贡献。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的,它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主要区别在于列入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尽管在社区或群体的努力保护下,存续状况仍然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申报国家需要承诺制订专门的保护计划。
相关资料>>
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个舱区,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大大提高了远航的安全性能。如今,无论是载重数十万吨的油轮,还是潜入深海的核潜艇,虽然制造材料改为现代化的金属,但内部采用的仍是水密隔舱结构。(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