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指导研发的“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系统”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高度关注,日前粮农组织的官员表示希望与福建国检局就此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如何针对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实际,提高个体农户对农产品安全的控制能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是5月6日-8日在北京召开的“FAO水产养殖认证指南专家研讨会”上做出这一表示的。会上,国家认监委推荐福建检验检疫局就其指导研发的“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系统”作了专题介绍。
我国每年出口鳗鱼产品6亿多美元,其中福建省出口3亿多美元。不过,药物残留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鳗业的发展。2005年,我国60多批出口鳗鱼产品被检出孔雀石绿残留,烤鳗出口被迫全面暂停。
为消除进口国对我国出口鳗鱼质量的不信任感,福建检验检疫局参照欧盟国家对出口食品进行身份追溯认证的做法,2007年8月起在福建华盛集团三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试点,在鳗鱼养殖环节引入良好农业规范(GAP),在鳗药采购供应环节引入良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GSP),在鳗鱼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完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系统”。该系统全面采集鳗鱼养殖、加工全过程安全卫生控制关键信息,并将信息有机组合成完整的可追溯的电子信息链,在互联网上以中、英、日三种语言发布,通过“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界面”、“检验检疫监管界面”和“走进华盛界面”三种界面供消费者、采购商以及进出口国官方监管部门查询。
自该系统建立以来,华盛公司国外客户订单明显增加,追溯系统成立第二年出口量就跃居福建全省烤鳗企业第二位。今年华盛公司已顺利出口烤鳗500多吨,来自日本的精加工产品订单更是明显增加。
据悉,目前,福建省已有28家鳗鱼企业正在开展GAP认证试点工作,并着手建立产品身份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