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依旧是海交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18日,台湾所有县市首次集中亮相台湾城市映象馆。除金马澎地区继续成为海交会的“常客”外,今年设立的台湾城市映象馆从去年6个增加到20个,首次涵盖了岛内所有县市。100余家参展台湾企业全方位展示推介了岛内各地经济、文化、艺术、旅游和优势产业、产品等。这也使得闽台互动从过去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向搭建两岸区域合作平台更进一步。
展会前夕,据组委会透露,继人民币、新台币兑换首批由中国银行在福州试点后,本届海交会上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新台币兑换人民币将确定福州为先行兑换试点。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分行开放此业务,今后在福州的工行、农行、建行和兴业银行的网点推行……
两岸经贸交流交往方面继续“率先”的尝试,使海交会这个海峡西岸一年一度大型综合性经贸盛会,不仅扮演了一个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岸经贸平台角色,也增添了两岸经贸政策先试先行的功能,进一步彰显了福建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近年来,立足两岸产业对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海交会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创造出许多个“率先”,“海峡”主题和特色不断凸显,为闽台各项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前景。
——2005年,在国台办的支持下,第七届海交会率先实现了台湾水果“零关税”直航大陆的历史性突破,结束了以往台湾农产品只能通过第三地中转、间接进入大陆的历史,创造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福州模式”。
——2006年,第八届海交会,率先扩大了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率先恢复和启动了两岸渔工劳务合作;国家政策性银行首次向福建省台资企业、台商投资区发放开发性贷款;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等多项先行先试的对台经贸政策。
——2007年,第九届海交会上,国家新开放的甘蓝、花椰菜、洋葱、青江菜等11种台湾蔬菜,鲳鱼、鲭鱼、带鱼等8种水产品,共计19种“零关税”台湾农产品闪亮登台。福州碎石对澎湖地区的货运直航,实现了福建沿海地区与澎湖实现货运直航常态化的首航,也成为2001年“两门”“两马”直航后具有突破性的阶段成果。
两岸交往,先行先试。十年海交会逐步明确了在两岸交流交往中最突出的品牌和功能,而一系列惠台政策的先行先试,也更为有效地增加了闽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谈到海交会突出中央惠台政策先行先试窗口作用时,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表示,十年海交会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风雨历程,尤其是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很多困难,在两岸经贸交流交往中贡献很大。海交会在闽台沟通交流中,不仅成为经贸交往合作的平台,也成为两岸同胞相互了解的平台。
着力先行先试,争取更大作为。福建省在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中,率先开展对台各项经贸交流合作,积极落实中央惠台政策,为两岸经贸合作探路。海交会上的先行先试举措,也将闽台区域的潜在优势转化为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优势,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搭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