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费者购买了福建华盛集团三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烤鳗产品,可以上互联网,打开该公司的“鳗鱼身份追溯系统”网页,输入产品外包装上的销售批号后,就能够查询到所购买的烤鳗的检测报告、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官方卫生证书和健康证书,以及养殖场、用药、饲料、添加的调味品等从养殖到运输的全过程信息。
5月6日至8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联合主办的“FAO水产养殖认证指南专家研讨会(中国)”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定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会上介绍了福建省在水产养殖源头管理方面的情况,并现场演示了“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系统”。该系统引起FAO和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专家的兴趣和重视,认为该系统的运行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了解和信心,希望能与福建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华盛集团是福建检验检疫局探索在出口鳗鱼企业中建立出口食品身份追溯系统的一家企业。这是全国首个出口食品身份追溯系统。下一步,福建省还将把出口产品追溯系统推广到水产、蔬菜、肉类等领域。
整治药残“三剑客”
福建省是出口烤鳗的主要生产地,去年出口烤鳗2.43万吨、2.88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56.2%和54.3%。然而,近年来药物残留问题仍困扰着鳗业。回顾历次危机,出口鳗鱼似乎难以走出“国外检出药残-国内鳗业整顿-恢复出口-再次被国外检出药残”的困局。
针对这种状况,福建检验检疫局从鳗业历次出口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要从根本上保障出口鳗鱼安全卫生,必须对出口鳗鱼供应链实施全过程控制。其中,引入国际通行的认证技术方法,是保障控制过程科学性、严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出口鳗鱼的供应链,不外乎研制、加工和与药残有直接关系的鱼药、饲料供应等环节。于是,福建检验检疫局在一些企业试点,在鳗鱼养殖环节引入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简称GAP),在鳗药采购供应环节引入良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简称GSP),在鳗鱼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完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ntrol Point ,简称HACCP),形成一个科学、有效、严密、可追溯的出口鳗鱼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药物残留问题,确保出口鳗鱼质量安全。
GAP是国际通行的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操作标准。它通过规范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农业生产过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职工健康安全福利及动物福利等目标。把GAP引入鳗鱼养殖,这在我国还是首次。随着GAP的引入,对养殖场选址、饲料供应、设施设备、鱼病防治与健康、渔药的合理使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记录、追溯以及对员工的培训、鳗鱼福利及员工福利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鳗鱼养殖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规范控制。
鳗鱼出口多次被国外检出药残超标,很大原因是由于鳗鱼养殖过程中渔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从供应源头解决鳗鱼药品购销安全问题,满足GAP体系对渔药的要求,在备案养鳗场引进GAP体系的同时,福建检验检疫局提出,在鳗药管理环节大力推行GSP的理念。
GSP是控制药物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随着GSP体系引入鳗药管理环节,三明市鳗业协会向全市鳗鱼养殖场发起集中供药,对药品采购、验收、仓储、发售以及用药指导和药效跟踪进行规范管理和控制,尤其在药品验收环节进行批批检验,有效保障了养殖过程的用药安全,实现药品供应的可追溯性。GSP体系运行以来,为备案养鳗场供药50多万元,未发生一起用药安全事故。去年,协会通过检验检疫部门实验室在药品采购环节检测出两批含有违禁成分的药品,及时切断渔药误用链条。“单个企业不可能检测每一批药品和饲料,因为成本太高。但协会就能集中力量统一进行检测、配送。”一家鳗鱼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HACCP是对食品加工过程安全卫生状况进行危害分析,并在可能发生和引入危害的加工环节设立关键控制点,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体系化工具。按照HACCP体系有关要求,烤鳗生产企业对公司基建图纸、车间布局、生产流程、检测设备选型,以及人员培训、基地管理等都需要严格规范。
透明展示生产加工全过程
有了GAP、GSP、HACCP体系三把“保护伞”,出口鳗鱼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但要真正让国外消费者放心,还要让他们了解所做的一切。
事实上,我国大量负责任的企业,为确保出口食品的质量,已经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建立了先进的种植养殖管理系统、供药系统、食品安全防护系统,但这些情况不为境外采购商和消费者所了解。更有甚者,国外极少数别有用心的组织、媒体,有意“妖魔化”中国产品。要彻底消融由于采购商和消费者不信任造成的市场坚冰,必须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让消费者透明地了解所购买商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
为此,在不断完善GAP、GSP、HACCP体系的基础上,福建检验检疫局参照欧盟等对出口食品进行身份追溯认证的做法,在部分企业试点建立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系统。
这个系统采集鳗鱼养殖、加工全过程安全卫生控制(GSP、GAP、HACCP)关键信息,并将信息有机组合成完整的可追溯的电子信息链,在互联网上以中、英、日三种语言,通过“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界面”、“CIQ监管界面”,供消费者、采购商以及进出国官方监管部门查询,他们可以通过“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界面”,输入产品批次号,追溯查询该批鳗鱼产品养殖、加工等生产全过程控制信息。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可以通过CIQ监管平台,输入产品批次号、鳗鱼养殖场名称及池号、养殖或加工日期等关键词,搜索查询和验证监管鳗鱼产品在养殖、加工过程中详尽的质量安全控制状况,并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智能化管理,形成监管档案,实时将监管情况反馈企业,及时跟踪企业的整改情况。
“GAP、GSP、HACCP 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身份追溯系统,有效提升了我们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华盛公司董事长姚弓善说,追溯系统建立以来,公司国外客户订单明显增加,2007年出口烤鳗1890万美元,出口量跃居福建全省烤鳗企业第二位。今年,公司接到来自日本的精加工产品订单,产品打入日本高端市场。
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吴绍炳表示,下一步将把出口鳗鱼质量安全控制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推广到水产、蔬菜、肉类等其他出口食品企业,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