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好事!福建全省农民的佳音!”昨日,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跃东研究员,为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叫好。他说:“从总体上看,政策扶持的内容比较全面,范围比较广泛,虽然重点在保障粮食生产,实际却覆盖了整个农业生产领域,该补的都得到支持,标准也提高很多,充分体现了财政支农走向,体现了省政府对‘三农’一以贯之的重视。”
黄跃东认为,政策的远期效应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一户农民拥有耕地不过两三亩。单家独户的自主经营,束缚了大量劳力,成本高,效益不明显。从省政府出台的政策看,不论是农资综合直补,还是农业保险补贴,落到一家一户数量不是很大,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效益低的现状。但同是100亩地,如果从几十户种变成两三户种,不但可解放出大量劳力,且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有助于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出,降低成本。因而,通过合理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政策的作用更突出。
第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都是针对生产环节的补贴,鼓励精耕细作,培育土地,提高生产率,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新机具的推广,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第三,促进支农资金形成合力。今年省政府支农投入随着财政的增加而增长,而且是刚性增长,还整合了各项涉农资金,协调了各方面关系,有助于引导更多资金支持“三农”,形成合力。
黄跃东表示,目前,福建省已经初步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支农惠农体系。政策好重在贯彻好、落实好,要让农民、企业和基层干部早知晓,确保政策发挥效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