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福建全省的12315维权网络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63

从一条便民的消费维权热线,到福建全省12315申诉举报信息系统,进而扩展到遍布乡镇、街道、社区、村委会和商场、超市等经营场所的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福建省消费维权网络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

作为2007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面扩展的福建12315消费维权网络,构筑了方便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依法维权的平台,实现“投诉有门,维权有人,服务有效”的目标。

截至2007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点22083个,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覆盖福建全省、深入乡村街区的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极大方便了群众投诉,使小额、简单的消费纠纷不出建制村、社区、商场、超市,重大、复杂消费纠纷不出乡镇、街道,即可得到有效解决。

近水解渴消费纠纷快速化解

去年10月25日,石狮市宝盖镇消费者吴某发现,从超市购回的金针菇罐头内竟有橡皮筋,于是打电话向镇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投诉。维权点联络员赶到现场,确认情况属实之后,该纠纷不到10分钟就得以顺利解决,商家以10倍的金额支付了赔偿。

少了半两荷兰豆、用餐遭遇价格陷阱、购回的大米发生霉变……其实,百姓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日常消费纠纷涉及金额并不大,如果事事都找工商部门投诉,常常会因顾虑到时间和精力成本而止步,日积月累则会影响市场的诚信和谐。

由于对周边的情况较为熟悉,具备一定的调解优势,无论在消费活动较为集中的商场、超市,还是在消费者的家门口,12315服务点的设立不仅为普通消费者的投诉提供便捷通道,更重要的是把大量的消费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星星点灯维权意识深入人心

为让维权更加快捷,信息更加畅快,沙县青州镇12315服务站的联络员通过专门设立的维权“信息机”,在第一时间,便可得知工商、农业等部门发出的消费警示信息,继而马上在村务公开栏上发布,同时,加大消费知识的普及。久而久之,群众的消费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去年8月,消费者丁某将他经常饮用的某品牌桶装矿泉水自费送检,结果发现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便及时向服务站举报。服务站与工商所立即进行处理,并对全镇所有饮用水品牌进行地毯式抽检,共查出4个品牌6个批次为不合格饮用水。

为提高12315服务站点工作人员解决消费纠纷的能力,各地工商局常采取集中授课、巡回辅导、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消费维权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每个服务站点也因此成为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知识的窗口,促进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

扎根基层畅通村民诉求渠道

福清市龙田镇老李没有想到,他的投诉不到1个小时就得到满意的处理结果。去年5月25日,他发现刚运回家的56包红磷普钙化肥不足量,立即要求销售商退货、补偿误工费等。但销售商以货已出店无法证实为由进行推脱。无奈,老李就近向龙田镇福庐居委会消费维权服务点投诉。服务点人员在确认实情后,现场进行调解,销售商最后为老李更换了化肥并支付了误工费200元。

农村曾一度被称为消“废”市场,遭遇假农药、假种子、假日用品、假品牌服装的受害农民,常常因为缺乏商品知识或投诉成本较高而难以维护自身权益。12315布点入村,扎根在基层,既可以直接向村民宣传消费知识,又实现了投诉无成本,畅通了村民消费诉求渠道。福建全省12315举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农用生产资料申诉举报量有了明显下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