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闽北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突出长效措施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86

据新华社电1月中旬以来,福建境内出现持续的低温冻雨现象,闽北南平市遭50年一遇冰灾,经济损失严重。该市在总结灾情特点的基础上,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突出长效措施。

此次冰冻灾害中,南平市10个县(市、区)电力设施都不同程度受灾,全市累计784个村、29.24万户受灾停电。 因为之前电网设计的抗冰雪标准相对较低,许多县电网与主网解列、乡镇电网与县电网分离,造成部分区域电网一度“孤网”运行。因此,灾后电网修复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尽量将海拔500米以上的线路移至海拔500米以下;对处于风口、风道的杆塔进行合理调整,将其移至背风处;加强了对县级骨干网架电压等级的设计,并形成多电源回路,充分考虑农村小水电的建设与联网问题,发挥小水电的分布式电源作用。

南平是我国重点笋竹产区,此次林业受灾最为严重的就是竹业,全市毛竹受冻害211.48万亩。林业灾后重建将突出技术指导,研究防冻灾害的长效办法和措施,主要有:加大毛竹的混交力度;在冬季比较容易受冻的地方,及早做好竹林的勾梢工作,研发推广适合山区的勾梢技术,避免竹林因承重过大发生倒伏和折断;加快推进森林灾害保险,提高林农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的能力;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冰灾中,南平全市倒塌房屋80间,损坏房屋11.4万间。灾情发生后,记者曾赴南平市最北端的浦城县九牧镇黄毕村采访,因为山高雪大,装满大米的卡车根本无法前行,最后只能通过肩挑手提。南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从长远看,实行逐步搬迁是偏远山民抵御极端天气灾害的一条有效出路。南平市自1994年起开展对山区贫困群众实行搬迁的“造福工程”。14年中已完成搬迁5.45万人,建新住房面积163.5万平方米,280个自然村实现整村搬迁完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