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省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让农产品增值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0

被誉为中国芦柑之乡的永春近日传出好消息,今年产季,永春芦柑出口量突破6万吨,出口额突破4000万美元,两项均创产季同期历史新高。预计到4月中下旬,还有望再超过上一个产季。

永春芦柑自2005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在国际市场上销量屡创新高,出口量占全国芦柑60%以上。在今年产季,有60多家永春芦柑生产、经销单位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注册使用永春芦柑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首批订购的专用标志达320万枚。通过使用专用标志,进一步提升永春芦柑品牌价值,对于促进果农、果商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生产,所具有的质量、特色和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它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以及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由于地理标志产品从一开始就是与原产地联系起来,以原产地命名,因此,它可以将特色农产品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养殖方法、与众不同的质量品质和人文底蕴,和商品一同推向市场,从而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有23个产品获得保护,数量居全国第8位,全年获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值累计达145亿元。仅去年就有14个产品获得保护,数量为当年度全国第一。其中,福建乌龙茶保护范围包括福建全省35个乌龙茶主产县(市、区),保护范围之广、保护的县(市、区)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经济效益高,地区名片效应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每年由此直接增加的收入超过10亿元。福建省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夷岩茶获得保护后,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加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每公斤大红袍、名枞单价提高了600多元,仅提升附加值一项,企业和茶农平均每年增收1500万元。建瓯锥栗获得保护后,已成为当地五大产业之一。连城红心地瓜干产业形成了“十万农民种地瓜,两万农民搞加工,百家公司忙销售,一条地瓜富半县”的喜人景象。而福建乌龙茶的保护,不仅对茶业发展,乃至福建全省“三农”问题的有效破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今年,福建省将争取有8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并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规范使用,使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监管,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力争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福建全省地理标志产品被保护的产值达到300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