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的‘硬件’ ,农田水利建设关乎现代农业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省国土厅今年也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21日,省国土厅副厅长林依标在接受记者采访前,正在和相关处室开会研讨土地整理项目水利设施的建设问题。
据介绍,福建省每年土地整理的投入中,53.6%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今年,国土资源厅决定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建设好土地整理项目区内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整理项目经费1亿元,专项投入项目区外水利设施建设,用于新建、修复和完善位于项目区外的引水干渠、小型水库、蓄水池、引水坝、防冲护岸等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福建现有耕地1999.61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5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福建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以田、水、路、林、村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作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手段。“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省级每年都将安排8至10亿元资金,实施40万亩左右的土地整理。2002年至2007年,福建省国土资源系统共组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滩涂围垦项目613个,规模154.98万亩,新增耕地31.94万亩。
据了解,各地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管护与建设并重,将现有的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道路不通、渠道不畅的农田,改造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农田,全面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据悉,福建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来,已连续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福建省用地审批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建成的标准农田,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由于耕地生产条件好,吸引了现代农业企业承包经营,租金提高,也为现代大规模农业耕作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