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省发改委、省重点办获悉,2007年,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89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建设“两个比重”持续提升,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2.1%,工业项目在重点建设投资中的比重达到32.4%,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0个和28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福建全省投资增长、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推动了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去年福建全省重点项目共有118个项目开工建设,比上年多18个;宁德和福清核电、电力“上大压小”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高速公路、深水泊位、重大产业项目获国家审批或核准。厦深和向莆铁路、平潭海峡大桥、福厦漳高速公路扩建、戴姆勒客车、泉州船厂造船、福欣特殊钢、中化重油深加工、中铝铝板带等一批多年期盼的大项目顺利动工,龙长高速公路、江阴火电厂、街面水电站、平潭风电二期、嵩屿港区一期、厦门园博园等10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据介绍,福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一是海西效应持续拓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国家部委陆续出台支持海西的政策举措,目前已有41个国家部委或央企与福建省签署了合作协议或会议纪要,在规划布局、项目布点、资金补助等方面大力支持海西建设。央企与福建省合作的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不断从中裂变和延伸出新项目、好项目。同时吸引了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闽投资,激活了民间投资和民企发展,成为各地投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增长点。二是项目带动不断深化。福建全省上下抓项目的氛围浓厚,重点项目优先审批、问题优先解决、土地优先保证、资金优先统筹、水电燃油等各种要素优先保障,人才优先调派的机制初步形成,各级各部门主动服务、优先服务、靠前服务,保障重点、支持重点的合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建设的要素聚集平台作用进一步突出,重点项目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空前。铁路建设迎来历史高峰期,温福、福厦、龙厦、向莆、厦深五条快速铁路在建里程规模达1143公里,全年完成投资97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年度投资162.6亿元,同比增长58.5%;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6公里,福建全省通车里程达1365公里,“一纵两横”骨架网通达所有设区市;港口集中力量推进“两集两散”港区建设,提升港口集约化水平,完成重点投资近50亿元,厦门港海沧港区和嵩屿港区等3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合计新增5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000万吨、福建全省累计吞吐能力达1.75亿吨;电力建设有序推进,当年完成投资152亿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3万千瓦,大大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四是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工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突破3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投资比重超过70%。炼化一体化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29亿元,炼油、乙烯、热电联产、公用工程等装置安装全面展开;金龙汽车、厦门软件园、三钢中厚板、南铝铝板带、厦钨宁化矿、将乐金牛和漳平红狮水泥、力恒和锦江纺丝等74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可新增产值近千亿元;戴姆勒客车、泉州船厂造船、福欣特殊钢、中铝瑞闽铝板带、中化重油深加工、南纸林纸一体化、华映厦门工业园、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动工建设,炼化一体化、工程机械、汽车、船舶、光电等产业集群继续做大做强,为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产业集聚更加明显,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五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增强,社会事业、城建环保、农林水利、商贸服务等行业均快于福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幅达到38.7%,年度分别完成投资77亿元、39亿元、8亿元和10亿元。福建大剧院、广电中心、协和医院外科病房综合楼、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等项目全面开始装修和设备安装,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厦大漳州校区、华大厦门校区、对外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武夷学院以及莆田、龙岩、三明学院扩建工程部分建成,厦门园博园、长庚医院一期、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莆田平海湾跨海供水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