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海西春来早 海西经济区19城市同唱“先行”曲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8

  “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发出海西建设新号角。

着力于两个先行区建设,福建省9个设区市掀起的一股股热潮,引发了同处海峡西岸、与福建山水相连的浙粤赣10个设区市的强烈关注。

2008,海西春来早。在福建省“两会”召开前夕,海峡西岸经济区19城市党报协作网联合采访组的记者,走在八闽大地,走在粤东、赣西、浙南,寒冬里依然山清水秀,沃野涌翠,触目之处皆是科学发展的勃勃生机。

新的一年,祖国东南沿海传递着一个信息——海峡西岸经济区19城市同唱“先行”曲。

  共享“先行”机遇,

    融入海西意识日益增强

1月6日上午,厦深铁路广东段在潮州潮安县开工,此前福建段已于去年11月23日动建,2011年全线建成通车后,从厦门到深圳只需3小时。潮汕经济界人士认为,厦深铁路连接了厦门、汕头、深圳3个经济特区,走上这条快速路,建设两个先行区,海西定位更加明确,海西优势更加凸显。

党的十七大把“支持海峡西岸”写入报告,海西19城市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中,共同把眼光投向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去年10月,就如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经营海峡西岸概念,汕头可做桥梁,特别是厦深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贯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干线,对汕头的经济、人流、物流起到促进作用。”在接受中央和台湾媒体采访时,他又说,汕头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让区域经济的发展惠及企业、百姓。

驱车沿刚通车的龙长高速公路到达长汀,再走国道进入瑞金,车窗前不时掠过“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加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巨型广告牌。在广告牌的背后,记者不仅看到红都瑞金融入海西促崛起的豪情,更看到他们的先行先试举措。去年,瑞金市抓住海西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从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入手,对照海西的办事程序,修订完善5个与海西对接的配套文件,建立了趋同的协调发展机制。

“融入海西建设新赣州,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发展之路,赣州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受江西福建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委托,1月11日,赣州市长蔡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的一年,赣州将从淡化行政区划、改革体制机制、消除制度障碍等方面入手,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海西‘先行’协作中有更大的作为。”

在采访中,不论是党政要员,还是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福建提出建设两个先行区的课题,符合科学发展精神,符合和谐海西实际,共享海西“先行”机遇,必须进一步融入海西、对接海西。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中心城市,福州、厦门党政代表团在福建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前后,主动走出省界,与赣州和温州、丽水积极呼应,签署了加强海西建设促进区域合作等协议。加快先行区建设,文化与经济交流要更加多元。签约仪式上,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都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抓住机遇,推进两地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共同推动海西科学发展与对台交流中迈出更大更实的步伐。

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福建彰显主体地位,周边城市抓住机遇,共搭“先行”快车,一股股春潮在涌动。在抚州,向莆铁路的效应开始显现,一个占地80亩的集装箱仓储物流中心即将开建;在汕头,融入海西,扩大对台经贸合作,推动对台“三通”,已摆上日程;在温州,温福铁路沿途县市纷纷闻“路”而动,就在试验段开工地瑞安,围绕着温福铁路而展开的规划已经出笼;在衢州,“衢州—武夷山三日游”被作为重点推介的旅游线路,一个占地近20亩的闽浙赣皖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将于18个月后完工……

   共谱“先行”乐章,

     科学发展旋律不断激扬

在科学发展的号角下,海西战略走上了新征程,建设两个先行区又为海西的科学发展赋予了新内涵。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海西,“先行”旋律激昂澎湃。

——区域生态保护“先行”。

建设高速路网,沿线炸山占田毁景似乎是常事,但海西19城不约而同地秉承了环保理念。温福铁路、福厦铁路鼓山隧道群,是亚洲最大的铁路隧道群,开挖渣土量巨大,施工单位实行3级沉淀过滤排放技术,保证鼓山水资源不流失,同时,渣土采用围挡封闭运输方式,场地实施边坡种草植树覆盖,保持了鼓山风景区山美水清的原生态。

在建的衢南高速,设计、施工环节都纳入周边相关环保项目,全程同时进行,闽浙两边共同打造名副其实的“生态高速”。江山市安基村支书王国明说,村里因建衢南高速路被征地80亩,施工单位却给村里造了108亩新田。

做好节能减排,保护海西生态,成为海西19城的共同行动。三钢集团动能公司TRT发电项目,利用高炉炉顶余压透平发电,回收原来浪费在减压阀组上的压力能和热能,年节约标煤4000多吨;汀江(广东境内称韩江)流经龙岩、梅州、潮州、汕头4个城市,为了共同的母亲河,一起开展排污治理,严格规范水源保护地的开发,整治排污企业及畜禽养殖业,有序开发矿产资源。而今,在闽西、粤东大地,一路青山逶迤,碧水滔滔,闽粤汀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共同见证了沿江人民坚持科学发展的历程。

——区域品牌建设“先行”。

在海西,既有已产生全球影响力的“9·8”、“6·18”、“5·18”展会,也有各城市间规模不等、收效很好的展会。衢州市台办的黄健民说,这三大展会已成为品牌,衢州的台资企业比浙江其他地区少,相比沪宁杭2小时区域又属于外围,融入海西,通过参加“9·8”等展会,共同搭建对台合作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年前夕,赣州石城县在泉州举办经贸协作恳谈会,签约项目24个,签约资金3.2亿元,这是石城在外举办经贸协作恳谈会签约项目和资金最多的一次。石城在实施融入海西战略中,沿着“掉头向东”的思路,定位于当好闽东南的“配角”,县域经济发展豁然开朗,局面打开。

在福建,强化品牌带动,好字当头谋发展;在周边,海西品牌企业更加活跃。抚州市场原有浙江、广东、福建的啤酒产品,现在惠泉与雪津已占据了市场。燕京惠泉啤酒(抚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济庭说,抚州是福建产品进入江西的战略要地,立足福建,抢占抚州这一桥头堡,可积极地向南昌、九江、湖北等内地拓展。

超大集团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成立江西南丰超大果业有限公司,拥有4000亩南丰蜜橘种植基地,产品成功打入加拿大和欧洲市场,成为圣诞节礼物。超大副总裁、欧洲公司主管颜灿忠说,超大凭借品牌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当地蜜橘种植和加工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盘活资源,增加出口。

——区域要素流动“先行”。

“从2005年6月28日第一单集装箱从赣州东站发往厦门起,公司通过海铁联运的集装箱每年翻番,2005年204个标箱,2006年508个,2007年1068个,赣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无水港’。”提起闽赣海铁联运,1月8日,厦门港务物流赣州分公司业务代表汤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仅在赣州,潮汕很多出口企业的货物目前仍通过厦门港出口,素有“中国玩具礼品城”之称的汕头澄海区,玩具出口大多以厦门港为通道。

海峡西岸港口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与东岸的高雄、台中、基隆港遥相呼应。在抚州,当地干部群众把向莆铁路称为“抚州盛事”、“民心工程”、“腾飞工程”。抚州市副市长邱火明说,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助抚州腾飞,福银高速公路是一个翅膀,向莆铁路则是另一个翅膀,江西由此成为中部六省第一个因区域联盟而直接出海连接全球的省份。而温福、福厦、厦深高速铁路将连接区域内的9座港口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不再是铁路末梢。

加快港口规划和整合,形成海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海西19城对两个先行区建设充满着希望。

——区域协作机制“先行”。

海西区域协作起步较早,闽粤赣、闽浙赣皖两大协作区实现海西19城市全覆盖,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对促进区域协作机制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意义十分深远。衢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郑兵说,闽浙赣皖协作区一直在探讨深化区域合作,去年的上饶年会就提出实施协作区旅游无障碍课题,目前正在抓紧落实。

海西旅游协作机制已破题。去年10月,国家旅游局《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在闽粤浙赣4省调研,将列出全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2片旅游区,并在海峡西岸地区确立一批优先发展的旅游区,海西各城都予以高度关注。温州与福州、宁德和南平等市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温州市旅游局局长张纯洁说,海西北翼资源共享、人员互往、市场互动的一体化旅游格局初步显现。

对海西旅游协作,19城市不仅着眼于海峡西岸,更着眼于海峡东岸。潮州市旅游局局长谢鸿洲表示,旅游没有行政边界,做大做强旅游必须靠区域合作,做好旅游需要活动作载体,海峡西岸旅游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人员交往交流,也有利于与海峡东岸的台湾人民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与互动。

  共促“先行”联动,

    对台交流合作走向纵深

说“先行”,看“先行”,与台湾人民的交流合作要“先行”。不少受访者表示,闽粤浙赣4省19城市同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山水相连,文化相近,共同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基础扎实;立足海西,面向海东,促进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责任相同。

汕头市台办主任柯声毅说,南澳岛距高雄仅160海里,潮汕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约10%台湾人的祖籍地在潮汕,两地民间信仰共同。赣州市台办主任李坊涛说,赣州一直在加大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打好“客家牌”,增进与台湾客家乡亲交流交往,每年台湾客家乡亲回赣州旅游、探亲、祭祖等达3000多人。温州市台办负责人说,在台温籍同胞有16万余人,在温台属逾26万人,每年来温参观考察、探亲、旅游的台胞近万人次。

展望2008,各城市对两岸的各项交流合作都有更多期待,做好了充分的联动准备。

在海西的北翼,福建作为祖国大陆与台湾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主体地位,受到温州、丽水的高度重视。借助福建的平台和渠道,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是两地的共同愿望。1月9日,温州市台办副主任钱进在接受采访时说,前年温州举行农业博览会,大批在闽台商前来参展,在闽台商牵线引来的台湾南投农会,在温州3天内就销售了60吨台湾水果,温州将学习福建对台合作的经验,争取申报温州对台农业实验区。

在海西的南翼,比照福建对台的“先行先试”经验,一些部门加大了调研力度。汕头海关日前形成了《融入海西做大基础促进发展——关于粤东地区对台小额贸易的调研报告》,建议汕头市加快发展对台物流业,重点扶持台杂货、台湾渔船自捕水产品、零关税台湾水果进口,争取在南澳岛设立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潮汕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做好海西、潮汕与台湾关联的研究。汕头市原政协主席、中心名誉理事长刘峰和新华社汕头支社原社长、中心副理事长王炜中,对记者侃侃而谈,福建、潮汕与台湾自然条件相近,承接台湾的高优、精致农业,福建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取得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深化发展;两地民营经济活跃,发展迅速,接下来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与台商的交流合作,提升水准,做大做强;两地都是台胞的祖籍地,“五缘”特色明显,共同开发“寻根之旅”特色旅游,既可增进台湾同胞对“根”的认同,又可带动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海西的腹地,福建做好对台经济文化交流的成效,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视野。1月8日,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展望新的一年,融入海西,我们要推动运作机制对接,把抚州建成承接闽商、台商产业转移的基地、海西农产品供应基地,还要把抚州建设成为闽台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发挥海西对台独特优势,促进“先行”联动,推进两岸经贸协商机制的形成、两岸产业合作基地的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合作平台的搭建,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两岸合的纽带、通的桥梁、连的通道、和的平台,已成为海西19城的共同诉求、实践导向。

海西春早看“先行”。我们在这片热土上采访时,深感一个巨大的城市群正在紧密连接,一个崭新的经济区域正在有力崛起,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