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记者从省侨办了解到,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入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侨居造福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侨居造福工程”主体封顶和动工在建达4070套,超过原计划13%,今年春节期间,福建省又将有1033户3820名归难侨迁入新居。
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也是安置归难侨较多的省份。福建全省17个华侨农场均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安置了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许多归难侨的住房是上世纪70年代时筹建的土木结构简易安置房,经过30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破烂不堪,改造危房成为华侨农场归难侨迫切关注的民生问题。
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从1999年就开始实施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采用新建、拆旧建新、建设廉租房的形式改造归难侨危房。到2006年底共建设31.7万平方米侨居房,解决了4723户16425人的居住问题,但尚有5000多户归难侨居住危房问题未解决,需投入资金3亿多元。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在两年内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居住问题,并安排省级补助资金1.2亿元,把“侨居造福工程”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规定建设廉租房每户补助2.5万元,新建或拆旧建新每户补助2.1万元,这在全国范围内属最高补助标准。
为了使许多退休的困难归难侨能住上新房,各华侨农场在资金筹集方面采取了很多灵活措施。武夷山华侨农场根据退休困难归难侨的申请,免息借款给他们建设侨房。而退休的困难归难侨从每个月的退休金中提取部分资金按月归还贷款;对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五保户、低保户或经济收入低、无力自筹资金的特困户,许多农场通过建设廉租房的形式加以解决。
“侨居造福工程”深深温暖着广大侨心,海外侨亲也积极捐助华侨农场的侨房建设。江镜、雪峰、泉上、长龙等8个华侨农场归难侨参加“侨居造福工程”建设积极性高涨,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归难侨们经常利用出国探亲或国外亲属回乡省亲的机会,宣传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在乔迁新居燃放鞭炮的同时,纷纷贴出“欢天喜地迁新房、歌功颂德谢党恩”、“托党恩乔迁新居、谢政府政策英明”等满含深情的对联,以此来表达对这项被海内外乡亲称为“德政工程”、“侨心工程”的感激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