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二00七年福建经济发展呈现四大亮点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81

  春华秋实又一年,海峡西岸气象新。

2008年岁首,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福建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刚刚过去的2007年,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实现1284.27亿元,比1999年的312亿元翻了两番,为年度预算的112.2%,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财政收入目标。其中1-11月,福建全省国民生产总值7824.42亿元,增长15.2%。

这是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农村面貌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海西建设成就斐然,吸引了国内外激赏的目光。

  “好”字当头呈现四大亮点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福建省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迸发出强劲活力,呈现出好的形势、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盘点2007年福建省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有四大亮点。

——好在经济增长质量高。去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福建省又吸引了一大批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技术、致力环保节能的项目。仅第五届“6·18”,就吸引了项目4656项;福建省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的产品总数,位居全国第五位。

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据监测,福建全省12条主要水系水域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分别为96%和94.2%,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和1.7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改善,其中设区城市达标率为98.6%;福建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良好,1-11月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福建全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福建全省财政共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77亿元,比上年增长78.26%,这些投入加上财政杠杆带来的乘数效应,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省环保事业发展。省财政还通过财政杠杆推动环保技术改造创新,支持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推广和技改;支持工业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支持废渣、废水(液)、废气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项目。在政府采购方面,福建省建立节能减排产品优先、强制采购清单管理制度,指导采购单位优先采购节能、减排产品。

——好在结构调整步伐快。工业发展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投资比重上升,高耗能工业投资比重下降”两大趋势;农业保持稳步发展,福建全省推广优质高效农作物新品种960多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96%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增强,仅新认定的70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就达70亿元;突出创新驱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企业申请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资金近千万元,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11个月,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7.56亿美元,增长30.4%。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去年1-11月,温福铁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的105%;福厦铁路完成投资35亿元,占年计划的78%;龙厦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占年计划的110%。向莆、厦深铁路去年11月23日开工建设。龙长高速公路于去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

去年工业160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炼化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占年计划的104%;炼油、乙烯、热电联产、公用工程等装置安装全面展开,海底管线、码头及库区已动工。泉州中化重油深加工、厦门PTA二期扩建、石狮PTA等项目加快推进。厦门汽车工业城的汽车车身、底盘总装、零部件配套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

——好在改革开放力度大。福建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23家,按可比口径,合同外资达12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实际到资8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7%。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新批大项目达404项,合同外资89.6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福建全省的72.6%,为历年最高。

闽台合作不断深化。全面实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扩大引进台湾农业资金、良种、技术及管理经验,闽台农业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在农业部支持下,福建省在徳化、仙游、邵武、清流建设台湾落叶果树良种及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大田开展闽台茶叶加工示范项目,已有150多个台湾良种得到规模化推广和应用,形成大陆最大的台湾良种引进繁育基地;推动闽台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进口台湾水果52批881吨,开工建设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恢复对台近海渔工外派业务;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已有15个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落户,总投资10多亿元。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得到推动。重点建设林产品加工合作区、生物医药加工合作区等,目前试验区新批办涉林台资企业27家,总投资6948万美元。

——好在改善民生落实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立足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福建全省在高校和中职校设立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分别达到20%、100%。居民收支较快增长,去年1-11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4.06元,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30.73元,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截至去年11月底,福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1200元,保障人数增加到7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覆盖面扩大到福建全省79个试点县(市、区),被列为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的厦门、福州、南平3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达62.3万人。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受惠学生2.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援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零就业家庭”一户一就业工程,截至去年12月10日,福建全省已培训阳光工程学员82771人,超额完成培训任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餐桌污染”治理继续深化,产品质量合格率从73.2%提高到8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又好又快缘于“两个带动”

去年,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项目带动与品牌带动的实施。通过项目带动集聚要素、落实工作、增强后劲,通过品牌带动提升质量、增进效益、提高水平,用项目带动的机制实施品牌带动,用品牌带动的理念提升项目带动。“两个带动”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福建省一如既往通过“6·18”、“9·8”等平台,吸引一批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技术、致力环保节能的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些颇具品牌效应的项目的逐步实施,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第十一届“9·8”投洽会在社会各界和中外企业的积极参与下,规模更大,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实效性更明显,国际性更突出,功能更完善,组织更严密,保障更有力。据统计,各代表团共签订各类投资项目1070个,总投资金额229.9亿美元,利用外资190.1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669个,总投资金额122.9亿美元,利用外资96.2亿美元,千万美元以上的合同项目269个。投洽会名副其实成了孕育资本、投资项目的最佳孵化器。

“6·18”项目带动、项目落地更加突出“好”字当头,被喻为“科技创新成果与生产力之间架设的一条高速公路”。去年第五届“6·18”,共对接项目4656项,总投资8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97%和17.24%。。在对接项目中,成果对接4147项,需求对接509项,比上年增长30%和6.5%。许多在“6·18”和“9·8”平台上对接的项目,本身就是富含品牌内涵的好项目。

同时,福建省大力实施品牌工程,诞生了一大批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去年,福建全省新培育品牌农产品439个,中国名牌产品3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和福建名牌产品408个。特别在高新产业,品牌更是层出不穷。

以信息产业为例,通过实施品牌工程,3家企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企业登上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名单;3家企业入围2007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列入国内电子百强企业,6家企业列入全国软件百强;10项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94项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68种信息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其中,戴尔计算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第三,厦华平板电视产量跻身全球八强;冠捷科技被评为“中国科技100强”,在2007全球华商高科技500强名单中排名第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瑞芯公司被信息产业部评为全国最佳市场表现“中国芯”,总规模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名;动漫龙头企业网龙公司跻身中国原创动漫行业第一梯队,比上年的增长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均居全国行业前三位。

通过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