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平安建设在创新中推进 老百姓获最大实惠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74

“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一生和幸福同行,四季与平安结伴”、“如意春风春不老,平安福建福无边”……春节将至,春联上市,“平安”二字屡见不鲜。平安,既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景,也是生活生产的最基本保障。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老百姓的愿望,就是党委、政府的努力方向。建设“平安福建”,就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顺应民心、合乎民意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平安二字重千斤

2003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平安福建”的重大决定,计划用5年时间,使福建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平安福建”建设启动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每年福建省委书记、省长与各设区市党政一把手签订综治责任书。各地各部门都明确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平安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平安建设的实绩被作为“一把手”年度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04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已连续3年把创建“平安县(市、区)”列为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在政策、资金、人力上予以支持,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经费5.7亿元。福建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制定了检查考评办法,设定了标准,提出了要求,制定了措施。对考评得分或群众满意率测评较低的给予警示,限期整改,对因创建工作不落实或失职渎职而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取消参评资格。此外,各市、县也制定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考评复核办法,使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工作力度。

在三明市,要扛文明旗先过综治关。连续3年被评为平安先进单位的,单位主要领导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记功。与此同时,对当年发生一般治安案件,存在治安隐患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并责令其整改;对连续两年被黄牌警告单位或当年发生严重刑事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坚决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对于被综治否决的单位,一律不得评为文明单位,不得评先评优,有的已经是文明单位的还被取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平安建设在创新中推进

福州市是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目前已建立了各类监控探头3万个左右,市区的75个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置了152个“电子警察”、175个“全球眼”道路交通监控探头,铺下了一张监控犯罪的大网。

2005年10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决定》,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规范,这在全国是首创。

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各地创造性地推进平安建设,涌现出不少典型,福建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及时地进行总结推广。像龙岩市平安中心户长制探索于2003年,这一制度把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群众治安资源整合起来,把综治工作的触角伸到了村居、社区和楼院,形成了平安建设中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动作最灵活的群防群治网络。福建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于2005年8月在龙岩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平安中心户长制。如今平安中心户长正成为福建全省政法综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城市社区内部单位、按幢或相应户数为单位选聘1名中心户长,福建全省已拥有15万人。

在基层,乡镇政法综治队伍、村级综治协管员队伍和平安户长三支队伍共同夯实了平安建设的根基。省综治委和省编办联合发文,对加强乡镇政法综治队伍建设作出明确规定。目前,福建全省9657个乡镇全部配备综治副书记和专职综治干部,基本落实了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的职级和编制;福建省委、省政府每年拨出1000万元为每个建制村设一名综治协管员,福建全省共有15000多名。

福建全省综治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各自的平安建设方案,开展了“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家园”、“平安库区”、“平安海域”、“平安单位”、“平安金融”等创建活动,各部门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积极性明显,齐抓共管局面进一步形成。泉州走出了一条“党政主导、条块结合、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支持”的非公经济组织综治工作新路子,把矛盾或案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企业内部、消化在工业区内,其“十厂联防”、“百店联防”等做法在福建全省得以推广。

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科学创新、与时俱进,成功破解基层平安建设难点,积小安为大安,福建省的大平安格局正在形成。

平安是老百姓最大的实惠

从2006年1月5日起,福州警方设立群众参加打击“两抢”犯罪奖励基金,许多案件通过群众举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到去年上半年,先后有328名群众分别获奖,公安机关从中抓获现行“两抢”犯罪嫌疑人306名,破获“两抢”案件436起,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如今,榕城百姓出行的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而夜间每个主要路口值勤的民警,更成了老百姓的“定心丸”。

诏安县与广东饶平县“一根甘蔗倒两省,一块水田跨闽粤”,由于两县建立了县、部门、村三级协作机制,实现信息联通、纠纷联调、治安联防,诏安有31个村分别与毗邻村携手,成功地构建了“闽粤平安边界走廊”,近10年来没有发生过纠纷事件。诏安深湖村村民钟其亮的地瓜被饶平群力村的耕牛吃掉了一大半。在两村干部的协调下,钟很快就获得了200元的赔偿款。

龙岩市武平县陈埔村平安中心户长饶志荣,得知本村刑满释放人员饶某因家境贫困难找对象,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不仅热情地鼓励他,为他介绍对象,还借钱给他做生意,使饶某成为富裕户。陈玉婷是厦门市思明区筼筜派出所所长,也是松柏小学的综治副校长,每次进校门前,她都要绕着学校巡视一圈,然后向门卫询问学校最近的治安情况,每月还至少到校上一堂法制课、交通安全常识课或开一场法制报告会。如今,筼筜派出所辖区的校园治安案件趋近于零。点点滴滴在心头,平安建设的推进,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据2007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综治办调查,福建省群众认为居住地安全的达到95.33%,为历年最好。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党政重视率从2004年的58.73%提高到80.8%,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也从2004年的23.53%提高到70%,有的地市达到80%。在全国综治工作考核评比中,福建省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先进行列。目前福建全省72个县(市、区)被评为“平安县(市、区)”,占福建全省总数的85%,将近13000个村居达到平安标准,占村居总数的84%。

“平安福建”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福建省的平安创建活动正以蓬勃发展之势,有力地促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