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的一次盛会,它的召开,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对团结和动员福建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好思想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的6年,是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福建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创新形式、增强实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同样,在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伟大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将大有作为。党的十七大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指明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前进方向。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地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指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抓住机遇,牢记使命,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理论研究、创新和宣传等工作,科学地回答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新课题,共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繁荣社会科学,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当前福建的发展趋势,着眼实际进行探索思考,使哲学社会科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繁荣社会科学,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一大局。要把握“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落实“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把深入研究和回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出一大批有理论深度、有创新价值、有实践意义、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又好又快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繁荣社会科学,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着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推动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要提高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直面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热情地为干部群众释疑解惑;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感召力,让干部群众学好理论、用好理论,不断巩固福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繁荣社会科学,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勇于创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在研究回答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过程中,不断打开新的理论视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着力自主创新,打造学术品牌,增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
哲学社会科学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建设,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部署,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钻研,刻苦攻关,开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