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省社科联为海西建设发挥思想库作用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71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作用写进了报告。福建省社科界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近日,福建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社科联的工作汇报,对省社科联近年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凝聚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11月16日,福建省委颁发了《中共福建福建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社科界人士认为,《意见》指明了做好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方向和途径,全面部署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繁荣发展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性文件。《意见》的颁布实施,给福建全省社科界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社科竞争力:“小省”变“强省”

可以用硕果累累、异彩纷呈来形容福建省社科界这个思想库的内存。且从其中截取几个令人鼓舞的片段。

去年4月21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令福建师大林国平教授记忆犹新。那天他坐在电视机前,平静地观看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新闻。当看到胡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之后,把一套图书《台湾文献汇刊》(全套100册)作为重要礼物赠送给耶鲁大学时,他的心激动得快跳了出来。因为这套图书是包括林教授在内的福建省数十位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多年而成的,属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成果。林教授说,一项省级规划科研成果被提升到这样的高度,这在福建省社科界是前所未有的。

自2001年9月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共评审立项1351项,获准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1项,立项数位居全国第8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3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成果验收情况总报告》指出:“……特别是福建,优秀成果数多达12项,居于首位,且优良率为100%。”

6年来,省社科界产生了一批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成果和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虽然福建省高校数、社科人员数在全国属于“小省”,且不少是新办本科院校,但现在正逐步成为有能力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强省”,在东南亚问题、台湾问题、华人华侨等特色学科上,福建省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聚焦海西 服务海西

在“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福建民营企业的跨越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拓展与战略措施”等季谈会上,福建省领导与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直鼓舞着专家们积极为海西发展献计献策。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对社科联的工作十分关心,多次接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勉励大家要聚焦海西,服务海西,为海西建设发挥思想库作用。前不久,福建省委还专门下发了《中共福建福建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这让社科界更加感到了使命的光荣,责任的重大。在省社科联举办的一次“培育福建省资本市场的对策与建议”社会科学季谈会上,省长黄小晶与专家们认真探讨有关资本运营的问题,到了午餐时间探讨还在继续……

近年来,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举办“双百”活动(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和百项调研活动),数百位专家学者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作了近千场专题报告,听众达20多万人;近千名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企业,走村串户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了“为党和政府服务,为经济社会的文化发展服务”的重要作用。

“联”出生机和活力

师大体育学院许红峰教授认为,省社科联为各界学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正如许教授所言,搭建学术交流公共平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福建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省社科联管理着福建全省166个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研究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在资源整合上,省社科联突出“联”的优势、“联”的作用、“联”的潜力,把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讲师团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五路大军团结在一起,形成服务海西的强大合力,成为一个真正“没有围墙的科研机构”。

像社科联“学术年会”这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平台还有很多,有的已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比如,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与海西建设紧密相关的“东南论坛”、“海西经济建设论坛”、“五缘文化论坛”等。省社科联通过上述的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必滔表示,省社科联将团结和动员福建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分发挥社科界在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中的思想库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贡献智慧、再立新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