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海峡西岸(东山)水产品检测中心在东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作为“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东山对台农产品出口加工区”的配套项目,这个中心将建设成漳州市检测覆盖面较广、开展水产品绝大部分安全卫生项目检测的区域性水产品专业检测中心,可以更好发挥东山岛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对台农产品出口加工区的功能。
这是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落实今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的又一具体举措。
国家质检总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共有28条具体的举措。《意见》出台以来,福建检验检疫局主动融入、热情服务,用足、用活、用好“28条”,促进海西外经贸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支持扩大对台贸易
“多亏了检验检疫部门的热心服务,我们那批货才能及时运到客户手中。”福建省天顺贸易有限公司业务员谢吉安说起今年9月5日那次通关经历,依然心存感动。
那天,天顺公司从台湾进口的300箱甲鱼受精卵原定16时30分通过对台小额贸易运到福州马尾口岸。16时10分,检验检疫人员就来到码头等候。由于风浪延迟,检验检疫人员一直守候到22时30分才等来了船。23时左右,这批货经过检验通关完毕后马上发往浙江。
在福州检验检疫局马尾办事处工作人员看来,这种情况很平常不过。他说,对台小额贸易实行24小时通关、货物随到随检是马尾办作出的承诺,“哪怕货物半夜进港,我们也要守在码头。”
谢吉安告诉记者,甲鱼受精卵多在夏季进口,由于气温高,快速进口非常关键,否则很容易在途中孵化或变质。今年检验检疫部门出台服务对台小额贸易快速通关的一系列举措之后,公司把原来从其他口岸转运的甲鱼受精卵全部改从福建的对台小额贸易码头转运。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由福建检验检疫局辖区口岸入境的台湾甲鱼卵达965.6吨,货值241.8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85.2%和491.5%。
“大力支持扩大对台交流与合作”,是“28条”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台小额贸易是福建省的一大特色,也是方便两岸经贸往来的重要方式。“28条”出台后,福建检验检疫局全力服务对台小额贸易,牵头代拟了《对台小额贸易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试行)》草案,提出更加灵活高效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今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在部分对台小额贸易点试行更开放的政策,放开对台小额贸易台湾船舶吨位不超过100吨和交易金额不超过10万美元的限制。这不仅减轻了小型台湾货轮的运输压力,而且大大减轻了对台小额贸易的运输成本。截至12月10日,马尾对台小额贸易点共有5艘次超100吨的台湾货船入境。
检验检疫部门还按照“28条”的要求,从福建实际出发,采取热线咨询、快速审批、快速报检、加快放行等各项措施,支持台湾水产品和农产品从福建进入大陆,全力打造福建成为大陆进口台湾农产品的集散地。今年1至10月,福建检验检疫局辖区进口台湾水果237.0吨,货值44.4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9%和21.4%。
台胞通关“零滞留”
12月8日上午9时18分,马尾客运码头,“马尾—马祖”直航货轮“金龙号”即将启航,乘客开始通关登船。
17名乘客排着队有秩序地通过设在最前面的检验检疫申报台,不到2分钟,所有旅客的检疫完成。台胞陈先生告诉记者,在他到过的世界上所有地方中,这样的检疫查验速度是最快的。
“28条”提出“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检验检疫部门随后在福建省口岸首开先例,对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公民进出境试点便捷通关措施。
优化服务,为海西外贸提质提速
9月1日,福建检验检疫局在辖区又启动了与海关部门X光一机两屏,旅客携带的货物只要通过海关的X光机就同时完成了海关和检验检疫两道通关程序。如今,旅客无需滞留,以正常步行速度就能完成检疫过程。
在提高人员通关速度的同时,福建检验检疫局还积极推进口岸卫生检疫查验模式改革,提高旅客携带货物的通关速度。5月15日,491位马祖乡亲乘坐“台马”轮首次直航湄洲岛谒祖进香交流,随船携带300公斤芒果。检验检疫部门提前办理台湾水果入境审批许可证,在旅检现场快速检疫,做到人与水果同时通关,入境通关人均耗时仅9秒钟。
助力企业以质取胜
11月19日,永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刚刚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出口免验企业仅2天,一家韩国进口商就表示明年增加30%订单;同一天,荣氏集团有限公司主动联系永安林业,确定其为中密度纤维板供应商。
实施出口商品免验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鼓励优质产品出口,促进民族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出口免验制度实施17年来,至今年1月份,全国仅有84家企业的部分产品获得免验证书。
大力支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也是“28条”的重要内容,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对福建省产品加大出口免验力度,对电子电信、小家电、机电、纺织、食品、农产品等当地优势企业申请出口免验给予优先受理、优先组织考核。
今年,福建省共有7家企业获得出口免验资格,超过了以前年度获得的总和。至此,福建省共有13家企业获得出口免验资格。
为了提高“福建制造”在世界上的品牌知名度,福建检验检疫局还围绕福建省各地的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口品牌扶持。在永春,他们围绕芦柑产业,深入基层指导果园和包装厂的注册工作,促成全县69个芦柑果园共计5万余亩获得出口注册资格;在长乐市,他们指导建立新的出口鳗鱼安全监控模式,扶持长乐聚泉食品有限公司创立自有品牌,使该企业出口量跃居全国前列;在福清市,他们帮扶福清市阳光有限公司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光阳”系列蛋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据统计,今年以来,福建检验检疫局共帮扶165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卫生注册,63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卫生登记,163家企业获得对外注册,54家企业获得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资格,14家企业获得输美陶瓷认证。服务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在落实“28条”的过程中,福建省检验检疫部门围绕一批大型重点项目,在进口成套设备及材料的时候简化口岸查验,实行直接运抵目的地检验检疫的便捷通关措施,加快了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
今年5月,福建检验检疫局与泉州市政府签订了“支持福炼一体化项目工作协议书”,提出协调异地通关、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简易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等8条措施支持福炼一体化项目建设。从今年5月29日首批进口成套设备以来,福建检验检疫局已经受理该项目的进口设备报检42批,货值2493.71万美元,全部是随到随检,确保了进口速度。
福炼项目仅是检验检疫部门服务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例子。LNG、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南埔火电厂5万吨进口煤炭码头、泉州船厂、松下港区康宏码头、长乐洋屿作业区鑫通码头……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建设中都受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特殊“关爱”,他们不仅提供便捷的通关模式,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为项目设备的进口和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食品和农产品是福建省传统出口优势商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28条”提出,大力支持福建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福建检验检疫局认真落实,助推福建省食品和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以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