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经济:好字当头迸活力 快在其中显效益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福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中央支持、部委助推,内外携手、四方协作,推动福建在又好又快中迸发活力,彰显效应:国民经济保持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福建全省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12年来最高水平;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预计突破1200亿元,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

盘点2007福建经济,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正成为当下中国经济板块中备受瞩目的“绩优股”。

  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通过对接吸引项目增强后劲,仅今年这一届就吸引项目4656项,而且大多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技术、致力环保节能的项目。这是声名鹊起的福建“6·18”平台品牌;

大小60个产业集群,培育出总数居全国第五位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以及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这是独具魅力的福建产业品牌;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仍然实现高幅增长,利润增长速度达到近4年来最高水平。这是挑大梁、快升级的福建工业品牌;

出台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污染企业全面实现在线监控,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这是环境综合指数名列全国前茅的福建生态品牌。

在2007年的福建经济发展中,有诸多骄人的业绩和抢眼的数字:全年预计工业增加值达3860亿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0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3190亿元,增长18%,创10年新高;福建全省新增11个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7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深化项目带动,实施品牌带动,带给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是速度,更是质量。福建经济,正步入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良性轨道。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7年,福建工业发展和全社会固定投资呈现一升一降两大趋势:

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活力旺盛。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投资比重上升,改造提升加速。仅前三季度,由于湄洲湾炼化一体化等大项目拉动,石化工业投资就增长200%以上,装备制造业也完成投资150多亿元,同比增长53%,电子工业投资增长71.1%;三钢年产80万吨板材、马尾造船700标箱集装箱适应性改造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三大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6%,民间投资比重占全社会的比重超过45%。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高速公路13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190万千瓦;交通、能源、工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与此同时,高耗能工业投资比重下降,煤炭、电力、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及加工等行业投资增速低于福建全省平均水平。这一升一降,正是福建对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和优化。

这种调整,不仅在二产领域深度推进,在一产、三产领域同样高歌猛进——

今年,福建全省农业生产在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断增强,福建全省150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增长17%,带动农户190万户。

服务业空间不断拓展,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消费市场稳中趋旺,连锁零售业态快速发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此外,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都稳健增长,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35.7%。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2007年的福建,改革创新日益激发发展活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在集体林权改革的基础上,林业投融资、森林资源流转、林业服务体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配套改革相继展开,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也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出台一系列国资监管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对福建全省31个省级部门申报的955项审批项目予以大幅精简,保留565项,减少390项,审批项目减少幅度达40.8%;政府管理不断创新,网上审批系统加快建设,探索建立起“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

2007年的福建,对外开放依然保持支撑优势——利用外资注重质量、积极有效,按可比口径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增长12.6%,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外资93亿美元,增长25.8%;对外贸易转变方式、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出口491亿美元,增长19%,进口240亿美元,增长12%,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主体实力不断增强;闽台合作领域扩大、交流深入,闽台产业对接促使一批台资大项目相继落户福建省,海峡两岸花博会、茶博会、林博会、艺博会、旅博会等平台建设极大推动闽台间的农业合作、双向旅游、直接往来、文化交往,预计全年可实现对台贸易额6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8亿美元;闽港闽澳合作加强、成效提升,闽港在物流、金融、招商、中小企业等领域,闽澳在展会、旅游、人才培养、葡语系国家和欧盟市场拓展等方面,合作更加紧密,港澳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第一大境外资金来源地。

  改善民生力度加大

2007年的福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

从2007年秋季新学年起,福建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分别达20%和100%;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加快百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力度,开展援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零就业家庭”一户一就业工程,不断提高困难群众就业能力。福建全省预计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覆盖面扩大到福建全省,开展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推进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新增选派1000名医师分别进驻500个山区乡镇卫生院,展开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福建全省65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继续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200元,保障人数增加到77万人;百所敬老院开始新建、改扩建。

加快构建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福建全省市、县已基本建立起廉租住房制度,对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一系列民生举措,立足点都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2007年,福建继续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省级财政先后投入27亿元,带动各级实施一大批为民办实事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