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求提升到求引领
—— 福建省国企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福建省省属企业的改革之路和发展之路走得不容易。但我们还是走过来了。”在不久前对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的专题调研中,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样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取得的成绩和对福建全省经济做出的贡献。
近年来,福建省围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以“优”凸显优化之路
在对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调研中,卢展工表示,“每个企业都具备自身资源优势,把这些优势整合起来,并加以利用,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近年来,福建省属企业的改革始终坚持企业与现有优势相结合的做法。
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模式,为众多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有效借鉴。星网锐捷公司董事长黄奕豪告诉记者,这些年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成功打造了一套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这种由区域研究中心组成的企业研究院组织结构,突破了公司的地域限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人才加盟星网锐捷。在经营中,星网锐捷坚持“以软件、硬件和服务三位一体构筑公司的独特竞争力。"通过为行业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只是提供单纯的硬件设备,从而实现“有效益的规模”。经过多年培育,2006年星网锐捷的网络、通信、终端、视讯四大核心产业首次实现全线盈利,并具备一定市场竞争优势,产品跻身行业前列,市场占有率达到30%。
同星网锐捷一样,福建多数老国有企业近年来结合企业实际,通过查找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加强投融资、资金调度的优化和管理,收到良好成效。煤炭集团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实行投资项目票决制;交通控股公司在二级公司配备了审计部门和专职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华福公司、船舶集团等17家公司实施了财务预算管理,推动了企业的基础管理、资源整合和成本费用控制;省高速公路公司则实行了资金集中管理,引导成员单位灵活运用长短期贷款相结合、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措施,全年累计调剂资金25亿元,节约财务成本近3亿元。
以“好”引领企业发展
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实践中,这些企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同时重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突出的特点是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为重点,科学管理,依托技术进步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的发展便是福建国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建三钢集团公司从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三个层面入手,以能量的循环利用、铁元素的回收、水的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为重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有重点、分步骤推进节能降耗各项工作。三钢集团公司积极引进先进高效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几年,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发展迅速,吨钢综合能耗持续下降。2005年产钢300万吨,吨钢综合能耗为640公斤标煤;2006年产钢318万吨,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39€2公斤标煤,处于国内同类型钢铁企业的先进水平。2007年上半年,三钢集团公司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排放合格率均为100%。为了拓宽水渣综合利用途径,三钢先后创办了中联建材有限公司、厦门矿渣微粉厂等,以促进水渣利用向高值化发展。
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强了薄弱环节的管理,规范“三废”物资处理的招投标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责,全年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湄州湾氯碱公司采取原料替换、降低消耗、控制开支等措施,一年节约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华闽公司出台了《原材料采购控制管理办法》,规范物资采购管理,其所属福州百事公司对主要原材料蔗糖采取集中批量招标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南纸股份公司实行原材料招标采购制度,仅废纸一项采购成本就比招标前节约了530多万元。
福建国企在改革的实践中,按照质量更高、效益更佳、结构更优、发展更好的要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致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以“和”增添企业凝聚力
福建省国有企业注重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党建推进和谐企业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近年来,福建省国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廉政建设。在企业党组织“三重一大”决策、推进企业“四好”班子建设、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福州青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在创建之初便坚持开展“牌子挂出来,身份亮出来,形象树起来”的党建活动,多年坚持下来,成效十分显著。
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省国有企业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06年,福建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实现增加值17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679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0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实现净利润24亿元,增长44€9%。省属国有企业在福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骨干和带动作用。
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调研总结时说,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的支撑是工业化,工业化的支撑是产业,产业的支撑是企业,企业的支撑是企业的实力、活力、动力和凝聚力。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国有企业以更好的发展融入海西建设,以更好的业绩为海西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推进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仍将是福建国有企业今后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