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交通运管为海西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4

这是一份来自省交通运输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福建道路、水路承担着福建全省综合运输总客运量的96.41%,总货运量的93.19%,总旅客周转量的64.8%,总货物周转量的87.1%。

这表明:交通运输业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活跃城乡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扩大社会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高兴地看到,福建省交通运管部门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推出新举措,交出了一份份令群众满意的答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高档客车越来越多了

几年前,旅居海外的王先生,最郁闷、最难熬的事,便是回老家探亲访友。他记得,以往他乘飞机到福州之后,次日就得早早地赶到汽车南站,搭乘每天6时开往尤溪的仅有一班的国营闽运班车。班车大多是在崎岖的柏油路上颠簸,更让他难受的是老旧的40座客车,车厢满载旅客,拥挤、闷热……可现在,他到福州后,走的是高速公路,而且较多的豪华商务车可以由他任意选择出发的时刻。

亲历过八闽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人,应该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并由衷地叹服今日运输业的飞跃与繁荣--如今,在公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凯斯鲍尔、沃尔沃、安凯、宇通、金龙等豪华客车在奔驰。

树立海西运输业新形象,这是福建省交通运管部门致力的工作目标。因此,他们首先把目光投放在优化运输结构上,以提高车辆档次,让群众行得舒畅、行得安全。

几年来,福建省运管部门大力整合客运线路,引导符合条件的道路客运企业合作,组建股份制企业,实行公司化经营;要求从事高速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和营运线路长度在800公里以上客运车辆,其车辆类型等级必须达到环保、高档次。同时,本着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的原则,对新增省际、市际班车按照直达班车、全程行驶高速进行核定……

整合、引导;引导、整合。福州至三明高速公路一通车,交通运管部门立即引导,把本来属于两地的客运公司整合成一个公司——“三福快运”,老旧运输车辆淘汰了,无序竞争也不见了,运输环境焕然一新。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跨地市、跨省际的经济联合体——“闽南快运”、“福建快运”、“南福快运”、“鹭岛快运”、“闽深发快运”等运输企业,在引导下迅速组建。为了树立形象,凸显竞争优势,一个个快运公司纷纷推出环保、高档次的客运车辆。

福建运输业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中发育、成长、繁荣,高档次客车比例也由此跃升。据统计,至2007年上半年,福建全省中高档客车比例已占总量的45%,比2005年增长了5%;专用车辆和重型货车的数量比2005年增长10%。同时,调整运输经营结构,经营模式日趋多样化,旅游客运、现代物流、连锁维修等新型服务方式快速发展,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运输需求。

结构优化还在深化,福建省将加快客运车辆更新速度,加速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等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客运车辆,进一步提高干线客运车辆档次,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以1%的增长速度发展高级客车。更新高级、中级客运车辆5000辆,实现高中级客车占营运客车70%以上。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了

我们看到,客运站过去那种乱哄哄的现象很难再见到了,大多数客运站拥有宽敞的候车室,候车室窗明几净,电脑联网售票、电子屏幕滚动班次信息、触摸屏查询,车辆严格地按口进出,旅客有序地分流行走。

我们看到,挂着“工人先锋号”、“雷锋号”的客车不时在公路上掠过。如果坐上高速快运,你还可以感受到,高速快运推行的航空式全程服务,班车准点、途中不上下的服务承诺,还有车上免费提供茶水、点心,以及装有药品等“便民箱”的细节关爱服务。

“以客为尊”、让旅客一路愜意,正逐步成为道路客运的时尚。

为了运输市场的秩序取得明显好转,福建省交通运管部门加强法制建设,修订完善了道路客货运输、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制定《福建省贯彻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的意见(试行)》、《福建省机动车维修业开业通用要求(福建省地方标准)》等一道道“法令”。

着力美化客运站环境。在交通运管部门督促指导下,福建省大部分客运站加大投入改造、改善美化站场,泉州客运站便是变化最显著的一个。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共计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各车站的整治,仅对石狮的两个车站就投入了近400万元进行改造,拆除了石狮汽车站综合楼和一幢职工宿舍楼,对车站出租店面全部收回并按照站场功能的需求进行改造,对候车室、售票窗口进行装修改造并增设空调等,受到旅客的一致好评。

着力增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客运站站务管理现代化以及网络互通,数据共享的目标。安装GPS也步入了“快车道”,截止2007年10月底,福建全省已安装GPS、行车记录仪的营运车辆共计22466辆,占计划总数的48.49%,其中,安装GPS的12565辆,占总数27.12%;安装行车记录仪的9901辆,占总数21.37%。

着力提高客运站服务水平。省交通运管部门让“评星”引入客运站和站务员管理,福建全省客运站掀起的“真情旅途”创品牌活动已融入日常管理。各车站还按规定每个车站每个月发放不少于300-500份的《旅客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旅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完善。

为了治“顽症”,一记记重拳在出击。“十一五”以来,福建省交通运管部门以换发客运线路牌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省际、市际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建立了客运线路经营权退出机制。制定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和驾驶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办法以及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定期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清查闽粤两省长期不经营或长期不进站经营的289面线路牌(其中福建省71面,广东省218面),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经营权,规范了闽粤省际客运市场秩序。开展维修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586家违规业户分别作出取缔、降类、整改等处理。开展驾驶员培训机构检查工作,严格培训机构分类定级,择优推选出41家2006年度资格审验先进培训机构。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统一行动,查处非法营运车辆891辆,查处其他违法行为的车辆2213辆……

保障服务能力提高了

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传颂:2007年大年三十晚,还有几位旅客滞留在福州北站,当运管部门得知后,立即调度来客车,帮助疏运……

大家享受团圆日,正是运管队伍忙碌时。

“绝不让一位旅客滞留!”每年“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部门都会喊出这个响亮的口号。每当“春运”来临时,交通运输部门都会加强重点时段的客运组织工作,加强对客流集中地区和旅游景点的客流情况的监测,及时了解客流动态,确保运输需求;每当民工潮、学生潮、旅游潮等多潮汇合时,运管部门都会及时发放营运客车临时牌照,商调来八方客车,让旅客及时与家人团聚。同时,为了保平安、为了保畅通,福建全省三千多名运管人员几乎全部出动,值守在各车站、各要道。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便群众出行,大力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继续引导通过减免农村客运税费,采取冷热线搭配、线路延伸、片区运营、循环运营等多种运营方式,大力鼓励发展农村客运,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目前福建全省农村客运线路达1541条,投放6346辆车,通班车乡镇达986个,乡镇通车率达99.5%,通班车建制村达10705个,建制村通班车率达74.3%。

为了增强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福建省交通运管部门还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在抢险救灾、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中以及重要节假日等发挥主力军作用,“十一五”末福建全省将建立起1000-5000台车辆和5-20万吨船舶的应急运力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福建省将对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客运经营者,按有关规定吊销其相应的经营范围或取消该客运班线经营权。积极推进危险货物专业化运输,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标识,推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卡制度,为监管和救援创造必要条件。积极推进客运车辆建立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福建省正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从业资格审查和考核管理,重点强化营运客车驾驶员和危险品运输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资格培训,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福建省正在建立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客运班线动态监管,3年内基本取消未进站经营的道路客运班线。推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质量信誉档案,逐步建立诚信考评体系和考核公告、通报制度。在今年下半年试行的基础上,2008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道路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福建省正在加强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福建全省运政三级联网;推广电子政务,实现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和结果网上公示。下放审批权限,将原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的二级道路客运站站级验收职责下放给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缩短审批时间,将原先15-21个工作日缩短为7-10个工作日;实现阳光操作,道路旅客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实行集体研究制度。大幅降低收费,在实行机动车教练员考培分离后,考培收费从过去的1100-1300元,降到150元,第一期3600人参考,实现“零投诉”。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福建省交通运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