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迈入新的历史起点。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扩西进、南联北接的重要枢纽,三明如何抓住机遇,构建平台,先行先试,加快崛起?记者就此采访了十七大代表、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
融入海西——
凸显“前锋”作用
一组数据,让叶继革谈及三明的发展满怀豪情:
2002年以来,三明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9%;2006年,7项主要经济指标创下近年历史新高;今年1至10月,GDP增长15.2%,多项指标增幅达近年最高水平。
海西效应日渐显现,三明发展生机盎然。
叶继革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腹地、重要枢纽,三明的“前锋”作用将更加凸显:
——围绕“三个平台”建设,既要发挥连接内陆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又要发挥连接沿海承接辐射的前锋作用,积极拓宽对内连接通道,把三明建成福建向内陆拓展腹地的桥头堡,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的主力军。
——围绕“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建设,努力发挥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的前锋作用。围绕产业集群建设需要,借助长三角、珠三角良好的对外经贸和招商引资平台,参与周边经济协作区的产业分工合作。
——围绕“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建设,发挥密切闽台合作交流的前锋作用。用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福建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和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四大载体,依托大金湖与日月潭“两水”合作,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建设成为海峡两岸双向交流、经贸合作的示范基地和重要窗口。
项目带动——
提升“枢纽”功能
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路基工程建设进入尾声,路面、机电、服务区的施工全面铺开;贯穿三明5个县的向莆铁路开工;三明机场续建工程正为2008年通航全力冲刺……
叶继革说,随着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的强势推进,特别是随着福银高速的建成通车,泉三、永武、永宁等高速公路、向莆快速铁路、沙县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加快实施,三明将在未来5年全力打造海西“两大枢纽、一个中心”:积极参与福建全省现代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打通出海口,贯通省际通道,逐步建成包括客运、货运、物流系统在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火电为主、水火电并举、新能源为后续电源的电力结构,构建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形成以110千伏为主干的县域电网,东北对接“长三角”、西南连接“珠三角”的区域电网枢纽;以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汽车贸易集中区等重大市场项目建设为重点,启动沙县闽西北物流园区等大型物流项目,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辐射西部的重要物流中心。
品牌提升——
壮大“基地”实力
叶继革说,品牌体现竞争力,凸显辐射力,凝聚影响力,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工业基础、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整合优势,凸显特色,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响优势产业品牌,着力建设“四个基地”:
一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培育壮大冶金及压延、机械与汽车制造工业集群,建成载重汽车制造基地和铸煅中心。
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依托三元荆东、明溪十里铺等生物医药集中区,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逐步形成以植物天然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重点生产基地。
三是绿色农产品基地。发挥重要产粮区、农作物主产区和全国优质烟区等优势,努力建成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区和优势生态绿色农产品开发中心。
四是现代林业发展基地。借助于林改的体制优势,加快形成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林业发展新格局。
叶继革说,三明将努力把品牌延伸到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拓展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打响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品牌,培育林博会国家级会展平台,提升三明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壮大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以区域品牌凸显城市形象;培育客家文化、朱子文化、苏区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
服务大局——
强化“支撑”力度
叶继革说,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三明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大局、当好前锋,最终要体现在城乡发展的实效上,体现在支撑海西建设的实效上。
努力为构建海西城市群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市区和沙县一体化,市区和永安城市联盟,形成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
努力为促进海西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经济繁荣带”的市区、永安、沙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先行带动和支撑示范作用。引导“产业连接带”的大田、尤溪加大开放开发步伐,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打造全市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农产品生产和下游产品加工基地。支持“特色经济圈”的明溪、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因县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市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的重要区域。
努力为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叶继革说,只要三明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和“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以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为抓手,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发展战略,三明一定能够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