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刚闭幕的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对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出了进一步部署,福建全省上下倍感振奋,决心持续实干,不懈奋斗,推动海西新发展。福建省大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投身海西实践。近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厦大学生的来信上作出批示,指出厦大学子的举动反映了福建省大学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赤诚之心。本报今日刊发通讯《一片赤诚为海西》,反映厦大学子学习十七大,“志在海西”、“为在海西”的决心和实际行动,为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喝彩鼓劲。
11月11日,一封寄自厦门大学的信,引起了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的注意。这是一封由厦门大学研究生会、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代表全校同学写给卢书记的信。信中说到:“‘海西’第一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身为海西一分子,我们无比自豪”,“学习十七大,我们聚焦海西”,“宣传十七大,我们贴近海西”,“贯彻十七大,我们服务海西”,“我们积极投身海西建设火热实践,学本领,长才干、做贡献,自觉成长为海西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宣传者,成为海西建设的参与者、接班人!”字里行间流露出莘莘学子的满腔热情、青春活力。
组建宣传队 进村入户宣讲十七大
昨日上午,厦门大学十七大精神红色宣传队的50名学生来到了漳州龙海市港尾镇卓岐村,为全村3000多名村民宣讲十七大精神。为了让村民们听得懂,宣传队特意挑选了会讲闽南话的学生,用方言深入浅出地为村民们讲解。
听完厦大学生的宣讲后,村民王晋江感到收获挺大。他对记者说:“大学生来我们村走家串户,和我们聊十七大中的惠农政策,解答村民们关心的问题,如农村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让我们更明确地了解到党对农民的关怀是实实在在的。”这是厦大学子十七大精神红色宣传队进村入户、进社区进企业宣讲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场面。
厦大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党的十七大闭幕后,校党委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掀起一股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校团委、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还向同学们发出倡议,成立十七大精神红色宣传队,发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组成志愿者,由学校对自愿报名参加的212个团支书、40名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后,分头深入社区(村、企)。学生们运用小型报告会、主题宣讲、入户与村民座谈、发放亲手制作的十七大精神百事通小卡片、发放宣传单等各种形式,义务宣讲十七大精神。据统计,到目前,进社区(村、企)入户宣讲的学生多达300多人次。张翔霞同学说,宣传十七大精神,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宣传促学习,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点击关键词 结合实践畅谈学习心得
连日来,“海西建设”、“民生”、“和谐”、“生态文明”、“中华文化”等十七大关键词,成为厦大学生点击最多的关键词——
11月4日,厦大举行了一场名为“家事国事天下事,党心民心学子心”的学生点击十七大关键词主题报告会。10名学生组成报告团,每人从十七大报告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关键词,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成长经历,从政治到民生,从经济到文化,从国防到外交等多种视角,畅谈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海洋与环境学院冯思超同学点击的是“海西建设”,这缘于他在一次社会实践中,遇到了月收入只有400多元却20多年如一日地守着5000亩泉州洛阳桥红树林保护区的吴师傅。吴师傅的事迹让冯思超深受震撼。冯思超说,当他得知支持海峡西岸发展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时,就在思考,作为一名平凡学生,该怎样参与到海西建设中?默默奉献的吴师傅不正是自己的榜样吗?有海西建设需要像吴师傅这种在平凡事业中不平凡的追求。
校党委副书记辜芳昭介绍说,这场报告会是学习形式的一次创新。为了让大学生对十七大精神入脑入心,厦大首次尝试利用校园网同步直播,让报告团现场演讲,场外同学可同时收看。同时要求演讲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成长经历,用点击十七大关键词的方式,关注十七大的新论断、新思想和新举措,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研读报告文件,并在思考中提高认识。网友“许婉君”发帖说,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我深切地体会到,祖国还肩负着很重的担子,因此,我们只有潜心学习,用更专业的知识,更负责的心态,更端正的态度,更强壮的臂膀去承担祖国未来的重担,努力实现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立志在海西 成立服务联盟建新功
今年6月28日,厦大学子自发成立了厦门大学学生服务海西行动联盟,旨在整合厦大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打造平台,形成合力,有效作为,引导同学们在海西建设中出优秀成果、长青春才干,以青春热情、专业知识谱写服务海西建设新篇章。
学校党委多次强调,厦大要成为海西建设的人才库,成为技术创新的“引擎”。其实,早在联盟成立之前,厦大广大学子就一直积极投身于建设海西的社会实践中,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2006年10月,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就厦大海西暑期社会实践作出批示:“感谢厦大学生为海西建设所做的一切。”今年5月,省长黄小晶就厦大学生的《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调研报告》作出批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很有意义,调研报告很有分量。”
为响应福建省委建设海西号召,厦门大学团委组建了一支由老师参与指导,以专业优势互补的博士生、硕士生为主体的服务团队——厦门大学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自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利用暑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根在福建,为在海西,志在中华,路在脚下”的希望和要求,结合学校提出的“厦门大学服务海西行动计划”,厦门大学学生服务海西行动联盟积极鼓励同学们投身海西,服务海西,深入调研,学以致用,把课题带到民间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当地政府、企业献计献策。今年7、8月间,联盟组织同学们分头深入福建全省各地:在闽东,由12个学院、2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厦大博士生地方经济服务团聚焦宁德三都澳经济发展,针对环三都澳区域的港口发展定位、城市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及投融资体系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四大课题,形成了较全面的环三都澳区域开发调研报告;在闽西,厦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团一行22人,在长汀县挂职锻炼,志愿服务,为老区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闽北,厦大学生服务海西行动联盟实践队一行,形成了以《服务海西绿色腹地,建设闽北产业经济》的系列调研报告;在闽南,开展社会实践,掀起海西青年创业行动。一方面联系青年企业家协会、商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另一方面,发动同学参与政府主导的各项科技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平台活动;加强与在校台湾学生的沟通互动,开展两岸青年的联谊与交流,对外宣传海西建设,吸引台湾青年共同关注、参与海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