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越来越实的惠民举措撑起保障大伞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74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基层组织……越来越实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手捧饭碗,背靠保护伞”的安全感。

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福建省就业再就业政策受益者最多、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最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职工、企业离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获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乃民生之本。福建省委、省政府已连续5年将就业再就业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福建省还启动了新一轮条件更优惠、覆盖面更广的再就业扶持政策,提出力争至2011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各地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就业服务方式创新。

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福建省已在161个街道、898个乡镇和2856个社区、10985个建制村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城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援助“零就业家庭”等活动,在农村实施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工程。

积极探索发展劳务派遣,在全国率先出台劳务派遣政府规章及配套政策,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唯一的重点联系省份。截至今年9月底,福建全省共设立劳务派遣机构107家,实现派遣就业48.6万人。

随着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发挥出显著的效应,福建省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03年至2006年,福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6.91万人,4年平均增长10.4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77万人,4年平均增长2.32%;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控制在4.2%以内。

构建社会稳定“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福建省已建立起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省级统筹体制,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8年实现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在全国较早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连续7次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增长358元。福建全福建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02年底的223.48万人增加到今年9月底的399.08万人。

将三资、民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雇工作为医保扩面重点,先后出台政策,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华侨农场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在总结厦门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启动福州市、南平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计划明年在福建全省全面推开。截至今年9月底,福建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从2002年底的230万人增至393.56万人。

去年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已从2002年底的249.5万增至307.93万人。

积极推进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截至今年9月底,福建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2002年的170.69万人增至281.22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98.3万人,位居全国首位。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从2002年底的123.71万人增至今年9月底的233.72万人。

社会保险的广覆盖,更多的人庇荫于社会保障大伞之下。

倡导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2003年起,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建立工会组织、企业与企业家组织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对园区内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及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等问题及时进行协商,化解矛盾,协调劳资关系,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初步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福建全省实行劳动合同制的企业有11.79万家,覆盖面73%;签订劳动合同人数274.66万人,签订率达67%。

今年1月,福建省还成立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出台《福建省解决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今年全部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