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海西新发展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87

党的十七大,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海内海外热情关注,福建人民欢欣鼓舞。

“海峡西岸”,沉甸甸的四个大字,已经三次写入中央文件。此次写入报告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章节,更是说明了海西已经上升为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它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一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与祖国的现代化全局紧密相连,与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赋予海西建设特殊的意义,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再次体现了中央对海西发展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对福建发展的大力支持,对福建工作的殷切希望,也表明了与台湾仅隔一湾浅浅海峡的福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肩负着重大责任。

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福建的实际,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推进海西建设。对福建来说,建设好海西,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就是实现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天下看海西

海西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福建的成功实践。

2004年初春,时任省长的卢展工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海西,响应中央对台工作的总体部署,发挥福建对台的特殊优势,自觉构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

海西,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主动融入全国经济发展潮流,与长三角、珠三角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推动东部地区经济板块的科学发展;

海西,顺应了新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为进入新世纪的福建,找准了战略定位,明确了发展思路。

海西一经提出,迅即引起强烈共鸣,成为福建全省上下共同的行动,上升为中央的决策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海西发展战略源于福建,高于福建,视野开阔而又切合实际。审时度势之后的战略抉择与具有前瞻意义的明晰定位,让福建的发展突破了地理上“孤独单元”的局限,迎来更多的发展良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浪涛拍击的陆岸,总有它闪光的时候。千百年来直面天风海涛的福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而今又如出海蛟龙,披风斩浪,气势如虹——

有三年来海西建设的成效为证:

实施海西战略,福建福建全省上下形成高度共识,汇成强大合力,朝着一个宏伟的目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奋力开拓进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长足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显著增强的总体实力,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提升了福建在祖国全局中的地位,扩大了祖国大陆在海峡东岸、在东南亚、在全世界的影响!

有三年来海西建设的效应为证:

中央高度重视。国家30多个部委与福建签署合作协议或会议纪要,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强力助推海西,海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海西正在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导地区。

从钱塘江畔、赣鄱大地、橘子洲头、越秀山上看海西,“支持海西、参与海西、对接海西”,正成为区域内兄弟省市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与行动。

海西,激荡香江,涌动濠江,跨越海峡,台侨港澳同胞把热切的目光投向海西,看好海西,参与海西,在海西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海西,魅力四射,欧美日等国的客商纷至沓来,到这片商机盈盈的投资热土,寻找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谋求合作与共赢。世界聚焦海西,海西走向世界。

在中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下,随着海西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随着越来越多人士对海西战略的认同、支持与参与,海西正以一个更加积极务实的崭新形象,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海西是干出来的

海西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既是各方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福建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实践、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回顾几年来福建发展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海西是干出来的。

如今,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前展望,海西要实现宏伟的理想、美好的未来,关键还在于干。

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发展都没有;不干,半点科学发展观都没有。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那种袖手旁观、无所作为的思想;那种仅把希望寄托于外力增援、坐等天上掉馅饼的思想,都是极其错误的。

因此,结合福建实际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海西建设,最需要强调的一个字就是“做”:着眼于做、立足于做、持续地做。这是因为——

海西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支持海峡西岸发展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福建干部群众多年来奋发努力所奠定的基础、所形成的态势、所营造的氛围,这些都为海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机遇,指的是有利的时机。既是时机,当然就与时段有关,这么好的机会就在这个时段里让我们遇上了,过了这个时段,好机会很可能就失去了,可谓千载难逢,千载一时!我们一刻也不能耽误,一定要把握机遇、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这就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持续实践,干出实绩。

各方充满期待。十七大报告再次力挺海西后,支持海峡西岸发展已经成为全党的意志。中央及各部委在给予海西更多支持的同时,也寄予更高的期望;越来越多包括周边兄弟省市在内的地区,关注海西,融入海西,加入海西建设的行列,同时也期盼着海西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拳脚的大舞台,能够对他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海西越是得到各方的关注、支持和参与,作为海西建设主体的福建,越是要做得更好,越是要尽到责任,在延展两翼、拓展腹地,有效对接相邻地区的同时,给周边兄弟省市与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努力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为构建祖国统一大业前沿平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海西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海西建设已从探索实践、完善思路进入总体实施、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发展思路已经明确,配套举措已经形成。现在就看是否真正去做、怎么去做、做得怎么样,只有真干实干才能出实效,完成目标和任务。

而就海西发展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竞争看,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等因素,将会影响海西的进一步发展;福建在海西建设的主体作用开始显现,但总体实力、发展基础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面对困难,面对问题,等待没有出路,回避更没有出路。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只有认真应对,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去做,去战胜困难,去解决问题,努力增强总体实力、辐射力与竞争力,才有可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总之,海西要谋求新的发展,就应当立足于自身积极有效的作为,过去是这样,今后还是这样。唯有实实在在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才能够壮大实力,扩大影响力,获得丰硕的成果。

海西怎么干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天下看海西,海西怎么干?

一句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结合福建实际,明确发展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把海西建设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联系起来,与区域协调互动发展联系起来,与发挥好福建在海峡西岸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联系起来,按照“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坚持“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海峡西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海西发展的新目标,关键要积极地做、科学地做、有效地做、持续地做。

一、积极地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投入海西发展实践应有的精神风貌。

积极源于思想认识到位。认识的提高,是正确行动的先导。谋求新一轮发展,首要的是理论武装,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当前要通过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积极源于责任。十七大把支持海峡西岸发展写入报告,为海西发展提供新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动力,也是压力,更是责任。只有对党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我们才会不遗余力、精益求精地做工作,才会战胜困难,完成使命,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海西发展如此紧迫,肩负责任重大,不由得让人坐不住、等不得,时不我待,奋然而起。

二、科学地做。推动海西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有激情和干劲,更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理念,讲究科学的方法。

解放思想。思想决定行动的方向。当前的解放思想,就是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实践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坚决转变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当今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步入了“深水区”,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妥善处理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关系,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好”字当头。要实现海西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好”字当头,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海西综合实力;要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海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三、有效地做。做,是为了取得成效,这是推动一切工作的目的所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谋求海西新发展,必须求实求效,并把取得实效、惠民利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

实干实效。这几年,我们走的是一条务实求效的发展之路。因为实干,干出了海西新天地。今后海西发展同样要靠实干、求实效。实干,是一种品格、一种作风,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体现。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实践海西发展的目标任务、布局举措、工作要求等方面,各级各部门的共产党员都要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作风,注重真抓实干,着力运作,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化为具体行动,落实到

具体工作中;对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大局的事,要紧盯不放,尽力去做,做出成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重实情、讲实话、办实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惠民利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人民的愿望,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以实干求实效,目的全在于能够为民、利民、惠民。在推动海西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既要团结带领福建全省人民,凝聚各方力量埋头苦干,求取最大的实效,又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就业、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好处,真正满意。

四、持续地做。持续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发展,需要满腔热情,需要讲究方法,更需要坚定与执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锲而不舍。天下看海西,海西在崛起。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建成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我们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落实好已经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持海西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持海西发展目标、思路、举措的延续性,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持续不断的成效积累,铺就海西前进的大道。

着力提升。谋求海西新发展,既要持续现有的良好态势,又要根据十七大的部署和福建省委的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提高发展质量、工作水平。要坚持改革创新,丰富海西发展内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在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壮大海西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新目标,推动新发展。

伟大的理论开辟伟大的道路,伟大的旗帜指引伟大的事业。

党的十七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吹响了激越的号角。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福建的实际,精心谋划海西新一轮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攻坚克难的恢宏气势,以气冲云霄的创业豪情,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共创海西发展的新辉煌,为福建的美好未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大局与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