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访雷春美代表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这一目标,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雷春美代表对十七大报告中这一部分的论述深有感触。
昨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提出在13年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巨大的政治勇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心,真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工作,雷春美说,我们始终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这些年,龙岩市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发展,城乡就业不断扩大,群众就医条件大大改善,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不断完善,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此外,还在福建全省率先全面开展农民房屋统一保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03年到2006年,全市共实施6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33.3亿元。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是执政之要、群众之盼。”雷春美说,地方政府就是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告诉记者,龙岩市已经承诺今年年内为群众办25件实事,这些实事包括,继续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选派百名医生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改善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关闭中心城区部分水泥污染企业;全面实施农民房屋统一保险;继续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开展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工程,等等。
“我们一定按照十七大精神,认认真真把为老百姓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她说。本报记者 潘绣文
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
--访刘群英代表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有许多新意和亮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点。”19日,刘群英代表在谈到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体会时说,报告中关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提法,比以往的保障就业权、生存权、健康权等都更上一个层次,我们要很好地领会和理解,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力。
刘群英认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文化活动,以适应当今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谈到当前文化建设着重要做的几件事,刘群英说,首先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以报告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构建和谐海西,形成热爱海西、建设海西、奉献海西的良好文化氛围,促进海西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很好地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比如评选道德楷模、激情广场文化,还有培养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等,百姓欢迎,效果很好,应该创建更多这样的阵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再次,要推出更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精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当前,文化作品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提供给广大妇女、儿童的作品较缺。广播、电视、报纸、文学、戏剧、网络都应该在多出精品上下工夫,特别是抓好创作这一关键环节,创造出更多群众想看、爱看的精神食粮,书写出更多弘扬中华文化、无愧我们时代的文化精品。本报记者 黄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