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超500亿美元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福建省外贸领域再传喜讯。福州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福建省外贸进出口超500亿美元,达到53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9%,其中出口35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进口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外贸进出口的拉动是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福建省根据“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积极培育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新增长点,调整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导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市场,为企业对外提高报价、培育新市场奠定了基础。福建省的传统优势出口商品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前三季度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7.1%,鞋类同比增长18.4%,农产品同比增长18.8%。与此同时,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也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生力军,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20.8%。
福建省率先开通农民工就业信息网
经过一周的试运行,15日,福建省开通劳动与社会保障网(www.ldhbz.cn)。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农民工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目前已录入尤溪、顺昌、福州、沙县等地5万多名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和1000多家在当地劳动保障机构登记备案的企业的用工信息。
这一系统设有短信平台,农民工求职者(目前暂限福州市)可通过手机向网站免费发送求职短信,并免费获得网站回复的5条招聘信息;尤其是,借助系统,可实现辖区内农村劳动力供求状况“两头清”,进行有效的人职匹配,降低农民工找工成本。
据介绍,这是劳动保障部门为完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所做的又一努力。此外,福建省在建立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村级保障协理员制度、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和工伤保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已在161个街道和898个乡镇、2856个社区和10985个建制村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约完成总任务的九成五;截至去年底,福建全省农民工参加工保人数达81.16万,是全国7个参保人数超60万的省份之一。
七海关联手推进东西部通关改革
17日,厦门海关、福州海关共同携手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西宁等西部海关在厦门签订《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在海西和西部地区间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进一步畅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东部出海口。
在这一通关模式下,企业可选择在当地海关机构报关,办理通关手续,货物到达口岸后直接提货,从而实现跨关区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今年1月,厦门海关、福州海关已联合杭州、宁波、汕头、南昌、武汉、长沙、贵阳、银川海关共同签订《海西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据介绍,自该通关模式启动以来,厦门海关作为口岸海关,已验放“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货物58万吨,货值2.25亿美元。
厦门海关表示,此次在海西与西部地区之间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将进一步畅通西部内陆出海口,形成沿海口岸与西部口岸功能延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更好地发挥海西港口对中西部纵深腹地的辐射效应。
近年来,厦门市在车流量大的主干道和路口兴建起多座立交桥、高架桥,极大缓解了厦门岛内的交通压力。图为近期正式通车的吕厝路口跨线桥,据测算,其建成通车至少可以使吕厝路口的通行能力提升30%。
国家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质检中心(三明)检验大楼开工
16日,国家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明)检验大楼举行开工典礼。检验大楼项目总用地面积12926平方米,主楼为九层建筑。
国家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三明辖区内建设的质监部门第一个国家级技术检验机构,它的建成将更好地服务于三明市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