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大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备受中外媒体关注。图为福建代表团对外开放日上,台湾媒体正在采访福建团代表。
16日上午,台湾(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李孟洲早早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抢到记者席上最显眼的一个位置。这天上午福建代表团全团讨论对外开放,他要借这个窗口,更多地了解福建。代表们的发言,他自始至终认真记录。媒体提问一开始,他第一个抢过了话筒:“台湾当前的局势,对正在推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否产生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谋求哪些新的突破?”关注的焦点,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
李孟洲祖籍南靖,曾就读于厦门大学,对福建的感情不一般。但他说,关注海西,并不完全出于个人感情。媒体的聚焦点,代表的是受众的关注点,他提的问题,是台湾读者们所关心的话题。他们关心的,就是一水之隔的海峡西岸怎么发展、怎么吸引台商、怎么做台湾人民的工作。
关注海西的不仅仅是台湾媒体。中央着眼全局,把支持海西提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层面来考量、来部署,表明了中央对福建的重视,也凸显了福建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这一部署,吸引着越来越多两岸和国外媒体的眼球。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社长张国良在大会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他指出,十七大首纳海西,彰显中央惠台政策的成熟和对台政策的务实,表明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已高度认可。他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显示中央希望福建继续通过对台政策的先行先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相信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海西建设将获得中央以及各部委在政策上更多的支持。
张国良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具有三大战略意义。从中央的总体战略来看,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沿平台;从福建的着眼点来说,是福建全面推动自身发展壮大、为全局作出更大的贡献的战略;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导向海峡经济圈或中华经济圈。他评点说,经过三年运作,前两个层面的意义已经显现。这几年,福建省已经成为中央惠台政策的实验区和先行地,成为开展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以及人员交往交流的前沿平台,成为两岸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的连接点。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中央各部委的政策、资金倾斜,依靠海内外福建乡亲的热情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开始显现磁吸和辐射效应,区域经济中的“海西板块”已经强势崛起。这些变化,体现在以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主轴的投入已经产生明显效果,产业集聚正吸引着众多台湾高端产业的大手笔投资,大型有实力的中央企业也纷纷到福建布局,粤东、浙南等地企业转战福建,与台湾的经济总量差距缩小到四分之一等等。张国良说,这些变化和发展,香港《文汇报》都及时作了报道,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宣传。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面向台湾,形成祖国统一大业广阔的前沿平台。”《人民日报》记者盛若蔚认为,当年中央把经济特区设在广东和福建,就是因为厦门、汕头与台湾隔海相望,珠海、深圳与港澳毗邻。从广东经济发展在港澳回归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来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通过这个经济区的发展,让对岸的台湾同胞感受到祖国大陆欣欣向荣的趋势,这对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十七大报告中,对台部分成为开启代表们情感的闸门,五个自然段内容,每一段都引爆一次热烈、长久的掌声,这掌声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期盼,这是全国人民的意志,任何潮流和力量都不可阻挡和抗拒。”香港《大公报》记者史兵回顾起代表们听报告时的反映评价说,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内容就在这重要的部分之中,这是中央最高领导层在最高层面上的表态。
他说,海西战略体现出的是全局视野,代表的是包括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最高利益,因此才能在短短三年间,成为福建上下、周边兄弟省市的共识,成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共识,成为中央、国务院领导及相关部委的共识,并在十七大报告中赢得与会代表最热烈的掌声。可以想见,随着海西战略被越来越多人士所认识、所支持、所参与,海西发展将以一个前所未见的姿态,进入一个强力务实推进的新阶段。
《香港商报》驻福建记者许国玺也认为,中央对海西的支持,对福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和鼓舞,是对福建这些年来在促进两岸交流和合作、服务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可以预见,十七大之后,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福建作为中央对台工作的前沿平台,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加重要、更为特殊的作用。这为我们驻闽媒体的新闻采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今后,海内外媒体关注台海局势,将首看海西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禹伟良长期跑湖南。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他认为,十七大报告再次力挺海西,不仅为福建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也给湖南、江西等临近的内陆省份创造了发展机会。福建需要拓展腹地,内陆省份则需要福建的港口通道走向国际市场,需要以福建为平台,承接台湾的产业、技术、管理和资金。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周边省份在谋求自身崛起中更好地发挥合作优势。
新华社记者陈芳、《光明日报》记者王庆环大会期间不止一次到福建代表团来采访。谈到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支持,她们认为,从全国布局看,珠三角、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如果连片发展,共同辐射内陆,对整个中西部的发展将发挥更巨大的带动作用。
《华盛顿邮报》驻北京的记者也表现出对海西的极大兴趣。开放日当天,他们同样早早来到福建厅。他们说,此次十七大报告在谈到解决台湾问题、实施惠台政策时,高调提到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促使他们把目光投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希望通过对“支持海峡西岸”的正确解读,更深刻地领会对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