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记者来到云飞编织品有限公司,正赶上接单的家庭作坊往车间送半成品……公司办公室主任叶友仁说:“公司样品展厅有4万平方米,上万件款式琳琅满目,客户走一天都挑不完。”繁忙时节,公司一天要派出八九部车辆,接送前来看样、验收的客户。
云飞公司在闽侯县鸿尾乡。工艺品制作是闽侯乡间的一大传统,竹编工艺更是源远流长。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当地人对工艺品的认识停留在单纯的民间艺术层次上,不少人只满足于自产自销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对出口贸易鲜有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闽兴、云飞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崛起,令人对竹编制品等小玩意刮目相看。
不过,老外好新鲜,如何让传统工艺脱胎换骨,花样百出,满足客户需要,着实让目光对外的企业费尽心力。
“工艺品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客户需要什么,你就要设计出什么。”世昌工艺品有限公司厂长郑昌武说。
“假如我们企业是艘船,那么研发中心就是发动机。”云飞公司董事长叶云飞对创新有自己的解读。云飞公司设立2000万元的创新基金,用于创新的机械设备投入前后不下1000万元,从事研发的有218人。
和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经历相似,叶云飞出身于手工作坊家庭,在家就是编些篮呀筐呀,年轻时在乡镇编织厂上过班。后来看到工艺品市场前景好,就离厂做起加工户……叶云飞脑袋灵光,当地弃而不用的竹头木屑,经他手却能“玩”出新意,像叶子做花边,竹尾做脚垫,香蕉秆、芦苇枝都能变废为宝。
有一次出差,叶云飞发现PU产品可塑性强,非常适合木件雕刻工艺的批量生产,便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最后凭借与福州大学的合作,克服了PU凝制易脱落、不易着色的缺点。目前,福州大学开发的三维建模系统,正在协助云飞公司对研发项目进行电脑模拟实验,以解决化学配方、颜料创新等难题。在机械动力设计、高端工艺绘画等领域,云飞公司也邀请福州大学十几位教授开展合作。
“我们创新采取多条腿走路办法,既有原创性创新、自主开发创新,也有引进消化吸收、与院校成果共享进行创新等。”叶友仁说,公司每年自主开发的新产品达5000多款,近期开发的就有锈艺玻璃等投资百万元的新项目。特别是在颜料创新上,公司有几十项外观专利,每届广交会,公司都有新颜色、新样式、新产品问世,客户争先采购。
与云飞公司一样,当下闽侯大部分工艺品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在引进人才、技术上下大本钱,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今年春季广交会上,闽侯县工艺品成交额1.1亿美元。靠产品创新,闽泉工艺品公司每年在广交会上的订单都有突破,去年实现产值1.4亿元。
原本小打小闹的工艺品,一经款式、材料、颜料上的推陈出新,就可漂洋过海,成为欧美人家案头枕边的饰物。叶友仁说,公司近3年因技术创新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产品在欧美市场占有率约15%。公司的远期目标,是在欧美设立研发机构,零距离接触目标市场的消费文化、生活方式,以更准确地了解消费风向。
如今,传统工艺品行业已成为闽侯县仅次于汽车制造的第二大主导产业、出口创汇支柱产业,形成了竹、木、草、藤、铁五大门类2万多个品种,去年产值达45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规模产值15.22亿元,增长48.8%。通过建立配套齐全的工业集中区,原本零散分布的企业,聚合到甘蔗墩园洲、鸿尾牛头山、白沙南山洋等,产生产业聚集效应。全县现有工艺品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促进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