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节能减排催生海西光伏朝阳产业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0

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海峡西岸呼之欲出。

位于泉州市南安的福建省首个光伏产业基地目前正热火朝天地加紧建设。这个基地计划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亿元。其中,投资2亿元、产能25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已开始动工。这个基地计划到2009年累计吸引投资40亿元,实现产值50亿元,初步形成光伏电池材料、光伏电池及光伏电池应用产品制造三大产业集聚,3到5家产值超5亿元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业内人士认为,福建省光伏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不仅南安,在龙岩的连城、上杭,也聚集了一批高纯硅提纯加工企业。在福建省的许多地市,光伏产业已被列入“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计划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福建全省高纯硅产量达到3000吨、太阳能组件15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达5兆瓦,太阳能电池下游配套产品产值100亿元,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150到200亿元。光伏产业,将成为福建省的一大新兴产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太阳能资源从光转化为电

新经济形势下催生发展的光伏产业,正逐步撩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省冶金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斌一边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硅片、太阳能电池,一边详细解说着艰涩复杂的光伏产业链。

运用高纯度硅把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资源直接从光转化为电的光伏产业,由于其清洁、环保、安全、可再生等特点,并且光直接转化成电可以节能 据测算,1千瓦时可节省325克标煤 、少排放氮化物、粉尘等,已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产业界所瞩目。据统计,近7年来,世界光伏产业平均增长率超过35%。近期,福建省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6%,减排10%的目标。面对严峻的形势,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产业正当其时。“这对福建省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省经贸委技术进步处负责人说。

福建省丰富优质的硅石资源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物质保证。福建省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硅矿区之一。据统计,福建全省一年可生产初级硅5至6万吨。一大批企业研制高纯硅,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福建全省有5家太阳能光热企业,50多家初级硅生产企业。南安三精硅品精制有限公司提取高纯硅技术居全国领先行列。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光伏产业的整体开发。省内一些光伏产业已开始有一定数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和一些光伏电池生产,为手机直放站、草坪灯、路灯、夜景工程以及和LED的应用提供配套电源。

 未来海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未来能源的支柱产业。福建省把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加快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太阳能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并组织制定《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今年5月29日,省长黄小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并作出了“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光伏产业”的指示。8月9日,由省经贸委、福建省发改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等联合主办的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在南安召开。与论坛同时举行的光伏项目对接会,成功对接了10个项目,并围绕5条产业链开展招商工作。

在今年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与南安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就“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研发”项目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入。同时,福建省加速推进光伏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厦门大学和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的现有资源,建设光伏产业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加强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成立技术研究室;建设南安光伏产业专业孵化器。

目前,福建省光伏产业从事高纯硅提取、太阳能电池封装等方面已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项目。如厦门三安电子的“砷化镓 锗多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关键技术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高性能长寿命空间主电源和极具潜力的民间新能源。它与LED结合将为地面光伏领域带来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绿色能源。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高纯硅生产、切片、封装以及应用产业的立体化分工,兼具效益性、前景性,是福建省传统产业的一大突破,将成为未来海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