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冠军海西]劳务派遣:打响海西的就业品牌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83

城里的新生活让许桂娣由衷地感到惬意。这位来自长汀乡下的农妇说,是劳务派遣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许桂娣的老家在偏远的山村,祖祖辈辈靠种田、造纸为生。初中毕业后,小许决定走出大山到北京、厦门等地打工谋生。对她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几年下来,四处奔波不仅让她感到身心疲惫,而且钱也没攒多少,家也顾不上。2004年春节回家探亲,小许看到大街小巷张贴着县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劳务工,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与职业介绍的通知。于是,报名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针织培训。培训班刚结束,小许便以一名劳务工的身份被派往长汀县城的南祥针织厂。随着技能的不断提高,小许的工资由600多元增加到了1500元。因为是劳务工,小许享有养老、医保、工伤等社会保险。

劳务派遣公司对劳务工提供就业、培训、保障、维权四位一体的服务,被劳务工称为“娘家人”。

2003年,福建省在全国首创“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就业方式。截至今年6月,福建全省已有40多万人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实现就业;劳务工各项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88%,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劳务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率、工伤保险参保率全部达100%。

近些年来,就业、招工“两头难”的状况,曾是困扰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一道难题。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福建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多万个,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同时在广大农村,还有约350万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劳动力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荒”现象日见突出。破解“老大难”需要新观念。于是,福建省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的用工经验,悄然酝酿了福建全省首家劳务派遣机构——福建省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架起链接劳动力市场“两头难”的桥梁。劳务派遣公司实行“登记型管理”,将有求职愿望的劳动者登记在册,一有合适岗位,就按用人单位的要求与登记在册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把符合条件的人员指派到用工单位。当年,在中石化、福铁等大型国企的加油站、乘务员岗位上,出现了省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工的身影。紧随其后,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共设立派遣机构94家,基本建成完善的劳务派遣服务网络。

为推进劳务派遣组织的市场化、企业化、规范化运作,2004年,福建省率先制定并出台劳务派遣政府规章及配套政策。在去年成立福建全省性劳务派遣行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福建省劳务派遣市场开始向社会力量放开,各类劳务派遣机构方兴未艾。

劳务派遣不仅深受打工者信赖,而且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对企业而言,劳务派遣能为企业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在生产旺季及时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又克服了以往用人制度“请人容易送人难”的弊病,降低了企业的用工风险和劳资纠纷风险,因而成为规范企业青睐的用工方式。大型国企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802名,其中劳务工301人。去年,中铝瑞闽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聘了2名本科毕业生,试用一段时间后感觉不合适,就把他们还给了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又把他们安排到其他企业,现在他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由于劳务派遣公司的介入,中铝瑞闽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劳资纠纷和劳资诉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