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公布2007年度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0

8月24日,福建省农业厅公布了2007年度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这是福建省第三年公布十大案件。记者了解到,本年度农资打假工作跟以往相比有新特点,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围绕动物疫病顺利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三条主线。

维护农民利益是永远主题

这些年,福建省农资打假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的识假维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仍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心存侥幸,企图通过造假、卖假谋私利。

十大典型案件中4件属此类。即福清市江镜镇张在耀渔药门市部经营劣质兽药案、龙岩市龙门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假劣农药案、建阳市晓富种子有限公司和汪家定经营未经审定种子案等。

今年5月24日,省农业厅执法总队到龙岩市检查农资市场时,接到举报称龙岩市龙门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假冒农药。次日,农业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家公司假冒他人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生产、销售。经过检测,该公司生产的“50%多·硫可湿性粉剂”等5种农药有效成分为零,是假农药;“25%噻·杀单可湿性粉剂”等4种农药有效成分不足,为劣质农药。查获尚未销售的假劣农药高达17.553吨,已销售的假劣农药有2082公斤。同时,执法人员还查获该公司存放于仓库中的甲胺磷等3种高毒农药和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等17种农药,共4392件,经抽样送检,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等17种农药也属假劣农药。

而制售劣质种子则直接威胁农民的生产。今年4月2日,三明市三元区农业局接到岩前镇政府举报,称乌龙村有88户农民种植的619.1亩“台湾2808”、“台湾292”毛豆出苗率低。经查证,乌龙村农民种植的毛豆种子来源于三元区兴旺蔬菜种子店,该店今年2月底3月初分4批次从建阳市晓富种子有限公司进的货,共4000公斤。

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热点

农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问题。今年农资打假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面清缴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禁用农药。

这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我国使用量大,引起的问题多,对使用人员、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食用安全均有较大负面影响,而且已经列为PIC国际公约中受限制的品种名单。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对在2006年底尚未销售的产品,一律由本单位负责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然而,受利益驱使,违法经营禁用农药的案件仍然屡屡发生。福建全省农业执法部门抽检生猪尿样1.9万多批次,查处非法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违法案件97起,查获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127吨、毒鼠强38.5公斤,违禁兽药300公斤;查处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饲料企业10家,收缴含三聚氰胺的饲料30.7吨,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名,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大典型案件中3件属此类。即三明市梅列区王志高非法经营兽药原料药案、清流县龙得宝里田农资经营部违法经营禁用农药案、宁化县旺丰农资服务部非法经营禁用农药案。

维护动物防疫安全是新课题

本年度农资打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严厉查处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确保动物防疫顺利开展。今年,生猪价格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福建周边一些省份发生猪高热病、高致病性蓝耳病,造成猪源减少所致。福建省为此尤为加强猪病的免疫工作,加强疫病防控。

以猪蓝耳病疫苗为重点,积极配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过对兽药经营单位、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兽医诊疗单位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拉网式的检查,一些企图浑水摸鱼的不法分子浮出水面。

农业执法部门查处了芗城区畜牧兽医站纪水莲等3起经营未经审批的猪蓝耳病疫苗案件,以及新罗区陈会权等6起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件,没收假劣猪蓝耳病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7334瓶,移交公安机关拘留3人,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制售兽用生物制品的违法分子。

今年6月27日,漳州市农业局在芗城区畜牧兽医站经营部查获未经审查批准的猪蓝耳猪疫苗等5种兽用生物制品共3292瓶。这5种生物制品厂家均是省外,销售后曾造成养殖户生猪死亡60多头。

据了解,今年福建全省各地农业部门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049件,捣毁非法制售伪劣农资窝点9个,查获各种非法农资产品500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200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