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8”投洽会组委会提供了一组数据:
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分享世界投资商机;
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400多个境外客商组团,共享资本盛宴;
联合国工发组织等9大国际组织,140多位境外政府高官、国际组织负责人、商协会负责人、跨国公司高管等高层人士,感受全球经济脉动。
……
这显示的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魅力。
与数据相对应的是,作为“9·8”近水楼台的福建,借助海西的春风,吸引力也与日俱增。
——到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项目超过9000家,合同利用台资超过170亿美元,福建已成为台资企业在大陆落地最为集中的省份。
——今年1至7月,福建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52家。按历史可比口径,合同外资8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新近公布的《2006—2007年度福建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调查报告》显示,外商对去年福建省投资软、硬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38分、7.54分,均创下历史新高。
福建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利用外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量质齐增,利用外资又好又快
9月5日,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在福州举行挂牌庆典。该公司由中国石化、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合资设立,项目总投资46亿元,是福建省“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石化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
据统计,2006年,福建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62项,同比增长8.8%。按历史可比口径,新批合同外资达到10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外商实际到资达到7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利用外资在保持高位增长的同时,福建省还“好”字当头,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近日,泉港区将迎来福建全省最大的工业气体项目。由福建联合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世界最大的国际性专业气体公司——德国林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设的泉港区工业气体项目,有望在“9·8”投洽会上签约,一期总投资约为9亿元。
投资超过9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今年1—7月,福建省有19个;千万美元以上的,达234项,合计总投资13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倍。
大项目的增加带动了项目规模的扩大,今年,福建省新批项目合同外资平均规模达708万美元。大项目的增加还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集群的壮大。
企业发展需要规模,规模的壮大又离不开完整产业链的支撑。随着去年总投资49.6亿美元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以及泉州协兴有机化工、天健特种锦纶科技、福州锦江科技等一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重大化工项目的报批,对福建壮大石化产业规模,有效拉动中下游产业配套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福建省还扩大利用外资领域,积极引导外资特别是港澳台资金投向与生产和市场相配套的商业、物流、租赁和市政公用事业等服务贸易领域。
海西效应,新战略牵动外商心
今年1-7月,福建省外商实际到资49.46亿美元,几乎是2004年一年的规模。
“我们对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和具体措施充满信心!”美国贸易通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那培亚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福建的魅力所在。
投资者看中的是海西良好的发展前景。海西战略推出后,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在全国“两会”上,海西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亲临厦门,感受海西建设的气势和热度;来闽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也提出菲律宾要加强与海西的联系;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萧万长等台湾知名人士都对海西战略表示赞赏;港澳地区积极呼应海西战略;周边省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海西战略获得海内外的呼应。
投资者看中的是国家部委对海西的强力助推。目前已有30多个部委与福建省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协议或会议纪要。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化公司、中远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等央企也对海西建设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投资者看中的是海西一系列招商引资平台提供的便利。“5·18”、“6·18”、“9·8”,一系列经贸活动,引得境外人士纷至沓来。福建全省每年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接洽谈会谈成的项目所利用的外资约占利用外资总量的50%。
“五缘”“六求”,台商投资如回娘家
2006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闽祭祖,在回答记者关于海西的提问时,特意用了闽南话。到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参加投洽会的人,在巨大的落地玻璃墙前,常会望一眼那一水之隔的金门岛:“看哪,那就是金门,距离是这么近!”
福建是80%台湾人的祖籍地,其特殊的对台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省份所不能替代的。
今年以来频频在泉州投资的美旗控股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现在台商来投资与过去不同了,过去是一个人来,现在是携家带眷来,这不光需要投资环境好,还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闽台经济合作,2006年9月7日,福建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促进机构——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促进会成员以台湾知名的企业家、经济界和科教文化界人士为主,同时邀请部分与台湾经贸往来关系密切的香港、澳门和东南亚闽籍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加,以凝聚台港澳侨的合力,共同推进闽台经济交流合作。
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62.5%的研发中心、58.3%的营运总部设在福建,台湾百大企业已有50多家在闽落户,福建已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
自去年8月出台《“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规划》以来,福建省在信息、机械、石化、纺织、食品等十个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强了闽台产业对接。福建全省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达80项,合同台资15.14亿美元,增幅分别达42.8%、28.17%。这些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来自中国银监会福建银监局的信息则表明,台商还积极入股福建金融业,现已有83家台港澳企业入股福建省的2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闽台农业合作也从福州、漳州的试验区扩及福建福建全省。至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已累计批准台资农业项目1908个,合同利用台资13.5亿元。
软硬兼修,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由省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的《2006—2007年度福建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福建省投资软、硬环境都有较大程度改善,外商的满意度提高,对福建投资信心增强,福建省吸收外资后劲十足。
利润是企业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外资争相涌入海西,它们的投资成效又如何呢?
对此,厦门海沧出口加工区崇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管理部的何经理赞不绝口:“今年以来,我们公司接到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大量订单,生产前景十分看好。为此,公司在今年内已经实现了两次增资,拟在现有4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增6条生产线、20个机台。”
数据显示,今年总体效益“很好”或“较好”的外资企业比重占46.6%,比上一年度增加2个百分点;在对今年生产经营前景的预计中,有65.8%的外商认为将会“很好”或“较好”,比上一年度提升了2.1个百分点。在企业的效益状况测评中,盈利企业的比例比上一年度增加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比例则减少4.1个百分点。
福建省外经贸相关部门还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行业商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实现信息对接、项目对接。福建省于去年率先在荷兰开设“6·18”欧洲专业网站,成为我国第一个在欧洲发达国家设立双向投资促进的项目交流平台。
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外经贸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联手推进产业链招商。7月15日至19日,福建省外经贸代表团赴港开展软件及信息服务贸易专项推介、交流活动,促进闽港软件企业在服务外包、动漫等领域进一步对接、交流与合作,并与香港一批行业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和企业建立了联系,构建了新的客商网络,为今后闽港信息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了基础。
软硬环境的改善,企业利润的稳步增长,招商引资举措的创新,让外商对福建的投资前景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