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天下看海西]激情海西 激荡香江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4

昨日,《香港商报》海峡西岸新闻中心在福州正式揭牌。这是香港第三家主流媒体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设立新闻中心。“海西建设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专程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香港商报》总编辑陈锡添说,“三年前,我来福建时,海西战略刚刚实施;三年来,海西越来越令人关注。今天再来福建,就是要亲身感受和见证海西的巨变与辉煌。”

不仅香港新闻界有此感受。今年7月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西吸引力越来越大,驻粤办正努力促成在福建省增设办事机构,建立一个“海西办事处”,并争取组织具体的经贸项目团赴闽对接。话音刚落,7月15日,福建省赴香港经贸代表团就来到香江,与商务部、香港贸发局联合举办软件暨服务外包研讨会和福建信息产业专场推介会等,为期5天的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至2006年底,福建累计吸引外资逾600亿美元,其中港资占到半壁江山,位居来闽投资各国家和地区之首。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新批港资项目262项,实际使用港资近1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伴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闽港两地的经贸交流持续升温,“海西效应”在拥有100多万闽籍同胞的香港日益显现。

港媒力推 港人关注

2004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甫一提出,敏感的香港媒体便闻风而动,香港《文汇报》以“闽着力构建台海西岸经济区”为主题,整版新闻向海外传递了一个福建要在全国经济板块中破局而出的强烈信号,进而引发海内外各类传媒对海西的关注。为了及时全面反映海西建设的进程,香港《文汇报》和香港《大公报》均在福建成立了海峡西岸新闻中心。2005年底,支持海西发展写进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福建各地进一步找准各自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与作用,香港各媒体的触角也随之深入到八闽大地,密切追踪,跟进报道。香港《大公报》辟出《崛起海峡西岸》专栏,每周三固定推出半个版的专题报道,迄今已出版了122期。《香港商报》三年多来连续开辟专版,以每年1000多篇的发稿量,全面报道海西建设。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很快走入香港同胞视野,引起强烈反响。

“很有前瞻性。这是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提出的战略构思,符合福建的实际,凸显了福建省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有特殊的政治意义。”香港恒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施子清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他建议要出台更灵活宽松的对台经济政策,建立特殊运输航线,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行业交流合作等,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香港著名企业家、侨界社团联合会会长陈有庆2005年参加“海峡西岸行”后深有感触。他说:“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富有建设性的,是非常正确的。我们愿意充当桥梁,向海外商界朋友推介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促进经济互动,继续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香港南益集团总经理林树哲告诉记者,海峡西岸经济区抓住了福建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和处在两大三角洲连接点的优势,全面主动融入整个中国发展大格局。明确发展定位后,只要专注发展,埋头苦干,加快建设步伐,将增强对台资的吸引力,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基于此,他与大批入闽兴业的港商一样,非常看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前景,南益集团正酝酿大动作,加大资本运作,扩大在闽投资,发展精密机械等新项目。

高层互动 建新平台

港媒力推,使海西频频进入港人视野,深入人心。而2004年6月间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率福建代表团的香江之行,更进一步激发了港人参与海西建设的热情。

卢展工的访问受到香港特区政府、中央驻港机构、香港商会、商界知名人士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香港特区政府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全新战略框架下,建立了闽港全面合作的“八大平台”,即联合招商平台,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发展合作平台,金融合作平台,贸易合作平台,中小企业发展平台,旅游合作平台,物流业合作平台和人才合作平台。

对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和搭建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给予高度评价。他在与卢展工会晤时说,八大平台十分完整,是一个互利双赢的举措,不仅有利于福建的发展,对于香港的繁荣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董建华特别提到,香港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闽台经贸交流,尤其是推动闽台产业合作。他还希望海峡西岸推荐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到香港上市,特区政府将提供便利,予以支持。

5个月后,董建华率领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赴闽视察团莅厦视察。在视察团与福建省交换意见座谈会上,董建华表示,福建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非常好,福建也有这个优势。

海西战略和“闽港合作八大平台”也深得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的赞许。2005年7月25日,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莅会的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亲切会谈。曾荫权表示,福建是香港与内地合作的重要省份,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平台上,闽港合作八大平台的建设是一个互利双赢的举措,在CEPA框架下闽港合作空间广阔,特别是闽台经贸日益密切,对闽港合作也具有推动作用。

同年12月底,曾荫权赴京述职后抵达福州,短暂休假并与福建省高层就有关闽港两地经贸合作事宜进行磋商。在与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会见时,曾荫权表示福建与香港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希望未来双方能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海西建设 港人参与

“香港在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对台合作中可以扮演特殊角色。”说这话时,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的神情十分笃定。

曾俊华认为,香港和福建以及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都十分频繁,随着福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对台合作的深入,将更有利泛珠三角区和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香港在这方面可作出进一步贡献。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正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港商在筹措建设资金、营运和管理以及工程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或优势,可以配合福建进一步完善基建系统。此外,海西建设将提供更多的项目融资、贸易融资和上市集资的机会,香港将鼓励更多的福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利用香港完善的金融市场,到香港上市集资和融资。

的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香港人来说不只是个概念,更是他们投资兴业的新契机。他们主动融入,积极参与。

最直观的效应当数与福州百姓日常出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巴士。

三年前,福州市民对马路上奔跑的康驰新巴士还很陌生,但渐渐地,老人小孩开始喜欢上它,它有着低低的脚踏板,上下车不用再“上蹿下跳”。细心的乘客还发现后车门处有个按铃,迟下车时不用再对着司机大喊大叫或者撞击车门。这是福州公交首次引入香港城市巴士的先进管理经验,与香港在公用事业领域上的一次成功合作。

香港城市巴士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举世闻名。全世界的公交服务机构基本是亏损,而精于管理的香港总能盈利。2005年底,香港永驰(国际)集团与福州市公交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福州康驰新巴士有限公司,把香港公交服务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导入福建,该公司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了239辆环保新型公交车,经营福州13条公交线路,不到一年便扭转了这13条公交线路的亏损局面,也大大方便了市民。

金融合作方面,在逾50家闽企先后在港上市的同时,已有6家香港银行在福建开设分行,总资产达76亿元。香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成为该行第一大外资股东。香港富邦银行正在积极争取入股厦门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42家港资企业入股福建省内14家农村金融机构,3家香港保险机构在闽设点开办业务。

CEPA实施后,闽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也大为加强,其中物流、旅游、商贸等领域的合作水平迅速提高。2005年福建省经贸委出台文件,重点支持福州、厦门、泉州、宁德10家CEPA零关税商业中心,目前香港产品零关税商业街已在厦门和福州落户,厦门华天、福州君临芭莎和星光大道、泉州千亿城、宁德中国红等商厦主营化妆品、珠宝首饰、特色服饰等40多个门类500多个品种的香港零关税商品,备受福建居民青睐,也大大增加了香港产品在福建的市场份额。

闽港两地旅游业界的合作也方兴未艾。在第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福建与港澳便签订了旅游招商项目11个,总投资达6.53亿美元。

闽企借港 勇闯世界

“海西效应”在香港显现的另一个亮点,是福建众企业借重香港舞台,开拓国际市场。仅2006年,福建便有250多家企业参加在港举办的各种展览会。

记者了解到,海西建设不仅提升了闽企的实力,也大大提升了闽企在港的知名度,福建省及各设区市都积极借重香港的“窗口”地位推进向外拓展。去年,三明、福州、南平三市先后赴港招商,反应热烈,签约合同项目达139项,利用外资13.31亿美元。这些项目落实履约情况较好,短短数月时间里,福州合同履约率达45%,到资率为71%;南平市合同履约率为43%,到资率为39%。赴港招商益处多多。比如南平市,通过招商在平台搭建、联系机制、品牌推介等方面都有所斩获,不仅与厂商会达成经常组织人员赴港培训并做招商工作的协议,还与香港裕华国货达成武夷岩茶代销协议。南平在去年招商期间参加了香港贸发局举办的美食博览会,参展的绿色食品销售一空,并与菲律宾、意大利、香港客商签订销售协议1910万港元。闽港两地联合赴海外招商也不断为福建打开海外市场。福建省外经贸厅与香港投资推广署继2005年联合到欧洲开展招商活动后,2006年再次携手到美国、加拿大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在费城举办了“香港-福建投资环境介绍会”,宣传福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引起与会客商的关注,同时又获取一批新的客商资源。

除此之外,福建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紫金矿业、龙工集团、厦门港务、福建缔邦先后在港上市,其中紫金矿业、厦门港务等融资都超过10亿港元。香港已成为福建企业海外上市的主渠道,已有超过50家福建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总额超过100亿港元,在内地各省区中名列前茅,在香港资本市场形成独特的“福建板块”。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西战略已渗透到香港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两地进一步携手共进的新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