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场变大基地
去年莆田生猪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严重亏损,一些散户或小场卖掉能繁母猪转业或改行,而莆田市优利可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却反其道而行,扩大养殖规模,把以往该出栏销售的猪苗圈养起来。而今,当市场上商品猪供不应求时,公司却有着比去年同期更充足的货源。公司总经理林国徐说:“经过政府几年的扶持,我们小猪场变成国家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及义务。”
1996年,林国徐、徐超雄大学毕业后在侨乡江口镇悄悄地创办种猪场,大家都竭尽所能让大学生猪场做大做强做优。市经贸部门把大学生养猪场列入市级副食品养猪基地,让其享受财政补贴;市农业局让其享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待遇,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并可享受政府的贴息贷款……多部门鼓励扶持,小猪场不断发展壮大,很快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年可存栏生猪3万只,种猪1.1万只,具有较强抵抗市场风险的实力及能力的规模场。
目前,全市50只以上的规模猪场占总数的80%。副食品生猪基地场48个,副食品基地出栏量占全市出栏量30%左右。截至七月底,该市的生猪存栏74.3万只,出栏76.45万只,全市的生猪供应依然充足。
科技养猪
最近,莆田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日本洛东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法。
该法是根据微生物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采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饲料添加剂,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洛东饲料添加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放的粪尿在猪棚内经微生物完全被发酵而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洗猪栏、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
面对养猪与用地的矛盾越发突出的问题,该市走科技养猪之路,改量的拓展为质的提升。
该市引进杜长大等国际公认的优良品种,使全市良种覆盖率达80%;引进了多家饲料生产企业,加强对饲料营养配方的开发研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推广多种治污模式,引进日本洛东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台湾环保干式无污染养殖技术、“猪 沼 藻”,户用沼气等;通过养猪协会、动物科学技术学会定期培训,引进先进的理念及技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普甜”模式
近日,新面孔“普甜牌”无公害猪肉连锁专卖店开始引起市民的关注,“普甜牌”无公害猪肉连锁专卖店是该市为防范生猪市场风险,稳定猪肉货源、增加养猪收入的新模式。
在生猪产业走入低谷之时,该市鼓励外资投资建设菜篮子工程,去年5月28日,由澳门天怡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农工贸一体化”绿色无公害“放心肉”及“肉制品”项目启动。
公司养殖示范基地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成后年可出栏生猪30万只,年可生产生物有机肥6万多吨。而按照欧盟标准建造的现代化肉联食品加工基地,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冷链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建成后,屠宰生产线每小时可屠宰生猪300多头,日最大屠宰量达6000多头,年可屠宰生猪200万只;肉制品加工项目日可生产各类高低温肉制品100吨,年生产能力达3.5万多吨。
农工贸一体化,延长了产业链,解决了莆田肉制品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并通过“龙头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实现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行保护价收购,最终化解了散户或小养殖场的市场风险。(许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