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的水袖舞起来难度很大,台下观众也在比划学舞水袖
市民学习鉴赏寿山石雕
民间艺人向市民展示打金箔
带着浓浓“虾油味”的福州三坊七巷春节福文化庙会已经进入第三天了,前两天的游人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万,5日游人依旧爆满。
在南后街的光禄吟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学闽剧”也吸引了众多游人。记者来到现场,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游人,舞台上两名依姆正身穿戏服,跟着专业演员学习如何甩水袖。几个动作连贯下来,依姆不仅动作到位,也赢得了纪念品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
前来教游人学闽剧的是福州闽剧院的专业演员,刚刚获得全省中青年演员金奖的郑枝也来到现场。闽侯一中一位高二学生小吴一大早从青口出发,专程来这里学闽剧。
经过简单的培训,小吴兴趣更浓了,他听说福州有一帮年轻人都在学闽剧,也打算加入到这支队伍里面来。
记者了解到,闽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用福州方言唱的一种地方剧种。在福州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听到音韵优美的唱腔。“让更多的人了解闽剧,尤其是外地游客以及本地‘80后’‘90后’的小年轻,都能喜欢这种传统艺术。”三坊七巷管委会文宣部薛部长告诉记者。
亮“非遗”绝活
“真想不到,这样薄如蝉翼的金箔,竟然是用这么大的金块打出来的。”昨天上午,在位于南后街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内,几名工匠正在用锤子等打“金箔”。当金子被锻打成薄薄的箔片时,在场者无不啧啧惊叹。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这里每天都有“绝活”展示。
在金箔展示区,一块1000克的金条成了现场明星,很多年轻人纷纷要求手拿金条进行拍照。很多游人,对把金子敲打成金箔的工艺感兴趣,他们拿起比纸还薄的金箔,吹吹气,金箔就轻飘飘地“飞”起来了。今年春节特别邀请来的冯氏家族寿山石展览,还举行了寿山石鉴赏会。
在展厅内,福州软木画、福州漆箸、福州金箔、畲族医药、厦门蔡氏漆线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柘荣剪纸、福安畲族银器、惠安木雕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颇受游客瞩目。
这里共展示全省8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演员放弃春节休息,在这里现场表演,有魔术、川剧变脸、厦门漆线雕、柘荣剪纸、泉州竹编、泥塑等,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5点,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