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成功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4
11日11时27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了预定轨道。
  与2002年发射升空的我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由于寿命延长、性能提高,整星提供的信息量增加了3倍以上,使用价值成倍增长。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11日透露,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逐步发展3个系列共5颗海洋卫星。
  根据规划,中国的海洋卫星将由海洋水色卫星系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系列、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系列组成。11日发射升空的“海洋一号B”属海洋水色卫星,我国将以此为起点,陆续发射3个系列的海洋卫星,其中海洋动力卫星“海洋二号”于2007年1月正式立项,计划2009年发射升空;海洋监测监视卫星“海洋三号”也已进入预先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卫星用户需求分析。
  孙志辉表示,虽然我国已成为能自主发射海洋水色卫星的五个国家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将力争在2015年前后,使我国在海洋卫星研制、发射、测控技术和地面应用技术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在某些方面还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经过60天鏖战,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成功排除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星上故障。目前,卫星运行姿态良好,星上仪器工作正常,卫星目前已经转入在轨长期管理。
  2月3日,我国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后,因太阳帆板展开时发生故障,造成卫星不能正常运行。
  我国已在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基础上,开始着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海洋一号B”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白照广11日说,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方面的改进,我国小卫星已具备一定的太空自我修复能力。
  小卫星是指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卫星。以往小卫星往往采取设备备份的办法来预防故障,但过多的备份设备无疑会增加卫星的重量。11日发射升空的“海洋一号B”卫星应用了新的技术,由十余台星上计算机协同工作,通过软件的备份来替代硬件的备份,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软件自主修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