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取得成效,去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2544亿元,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21.7%。
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首先要做强福州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这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推进海西建设中的新共识,也是福州去年工作的重点。为给企业最大的支持,福州市出台了《关于实施福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若干配套政策》等6个文件;为扶持工业产业发展,又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11条若干意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像阳光雨露,滋润着相关产业茁壮成长。”这是近日记者在福州采访时企业家们道出的心声。
为使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福州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福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若干配套政策》等6个扶持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和预算保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对科技的总投入要达到10亿元,财政科技投入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对在福州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他们还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对项目进行资助。
对高新技术人才,市里也出台政策从住房、用车、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补助。产业扶持政策很快产生良好效应。全市建立陶瓷、塑胶、模具、纺织服装、工业自动化、建筑智能化六个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并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392家企业签订长期服务协议,为企业完成了9万多批次的服务。优惠政策还吸引了各类技术人才160多人到福州建功立业。
在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中,福州市本级及各县(市)区财政都要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出台的政策还特别鼓励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南北“两翼”集聚,形成产业规模和优势;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在这些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去年福州工业经济增速比上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工业项目向南北“两翼”集聚已凸显成效。北翼的罗源、连江工业增速高达66.1%和40.5%。“南翼”的福清、长乐两重点工业市在高基数情况下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增速分别达25.3%、26.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两翼”四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达24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量的66%,成为福州市工业主要增长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有电子信息、纺织、电力等九大行业产值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