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正月初一,儿童三五成群到竹村里“摇竹娘”,边摇边唱以示像毛竹一样茁壮成年晚辈向长辈拜年。随着新年鸡鸣第一声,蕉城区金涵乡各个畲村不约而同打开厅门,燃放大炮,人们走村串寨,平辈互贺新年大吉,主妇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水,煮线面当早餐,寓意家人平安长寿。
“一年四季百花香,眼看茶山绿茫茫;山上采茶是姑娘,眼看田中种田郎。”在上金贝畲村,畲族女歌手现场献歌,清脆的歌声传递出畲歌回味无穷的魅力。《畲家的歌》、《畲家妹子》、《美丽凤凰装》等畲歌自然、纯朴、高吭的畲族民歌回荡畲村,让来自各地的来宾感受浓郁的畲族风情,与畲乡人民共度佳节。无论是田间劳动,还是佳节之时,畲族百姓常以歌代言,对唱高歌,以歌言史,以歌言俗,以歌言礼,以歌言情。在“二月二”、“三月三”、年节等畲族传统佳节,人们尤其喜欢用畲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金涵畲族乡属宁德市中心城市核心区规划控制区,地处蕉城区城区北部,为蕉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始建于1985年1月,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其中纯少数民族村7个,地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87万人,其中畲族人口6000多人。
经过历史沉积,金涵畲族乡属畲族聚居地,形成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留传至今的有年节即春节、“二月二”又称会亲节、“三月三”又称“乌饭节”等传统节日,乌米饭、竿粽、糯米糍粑等畲族风味小吃,对唱、独唱、齐唱等畲族盘歌,龙头舞、铃刀舞、猎步舞等畲族舞蹈,以及色彩斑斓的畲族服饰等。1995年在亭坪民族村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华畲族宫,2008年1月成立闽东畲族文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畲族分馆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纯朴的民俗民风,古老的畲族文化,良好的区位优势,给金涵畲族乡的发展带来了丰富内容。乡党委、政府确定了“民族文化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一工作思路,金涵畲族乡大力弘扬与保护畲族文化。在亭坪小学,开设畲族语言班、舞蹈班,从小培养教育孩子,保护畲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重大或喜庆节日,让中、小学生穿民族盛装,展示民族文化。在乡文化站专门设立畲族文物陈列室,珍藏各式衣物、家具等日常生产生活文物。成立畲族药材协会,广泛收集栀子、杜仲、牛奶柴、养心草等50多种畲族本土名贵药材,进行集中种植、示范推广。加紧“中华畲族文化村”项目开发,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完成亭坪民俗公路水泥硬化,加强项目招商推介。开设村级读书阅报栏和阅览室,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农业科技知识,让畲族群众了解政策、法律,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金涵乡充分发挥村民能歌善舞、民族文化群众基础好的优势,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畲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表演,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示范乡。成功举办了宁德市首届畲族青少年文化节,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密切畲汉青少年交流。在文化节上,畲汉青少年表演了“畲族盘歌·对歌”、“畲族婚礼”、“畲娃健身迎奥运”等富有浓郁畲家风情的歌舞节目,及有关部门开展的猜迷语、科普咨询等活动,丰富了文化节内涵,吸引众多畲乡群众。以上金贝村列入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抓好畲族风情旅游村开发。依托上金贝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人文历史景观,着力开发“畲家寨”品牌,创建高水准旅游景区,与亭坪村“中华畲族宫”这一畲族朝拜区相连接,全力打造城市郊区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以挖掘民族文艺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语言文化为重点,力求做大做强“民族+文化+农家乐”品牌年,即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把民族文化产业开发、观光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搞活“田园经济”。通过民族文化旅游示范村带动,全乡推进民族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推动、跨越发展。(蕉城记者站 叶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