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起,福建省将用3年时间对当地的30个名镇(乡)、名村进行专题考古研究,使这些村镇的历史风貌得到真实、全面的反映,并得以合理的保护。
这30个名镇(乡)、名村是福建省目前已公布的两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乡、村),包括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武夷山市武夷镇下梅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等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乡、村);以及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连江县透堡镇、安溪县湖头镇等2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村)。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研究员楼建龙说,现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镇(乡、村),延续了具有福建地区不同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是福建多元文化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但是,‘旅游开发性破坏’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逐渐丧失其历史原真性。部分名镇名村规划风貌格局趋于雷同,少了一些个性魅力,也失去了吸引游客的魅力。”楼建龙说。
楼建龙认为,这次专题考古研究就是为了合理保护村镇历史风貌,同时,尽可能把其历史发掘出来,确立出每个村镇所根植的文化、风格与形象基调,合理利用人文资源,配合旅游、园林等部门对村落进行详尽规划,开发有鲜明个性品牌的旅游产品。
此次对30个名镇(乡)、名村进行历史文化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将以丛书的形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