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此间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预计,如果按照中国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100%大约需要8年。
“也就是说,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说。
2005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7%,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39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1位;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5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9位。
报告指出,2004年,在体现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水平的10个指标中,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婴儿存活率、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和农业增加值比重等6个指标已经达标,而人均GNP、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市人口比例等4个指标没有达标。
继德国学者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化理论之后,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多年前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
□链接
福建列第一次现代化水平排名前十位
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2005年,中国34个省级地区中,香港、澳门和台湾已经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北京等7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超过90%,福建等14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0%至89%。
北京和上海有9个指标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标准,天津和浙江有8个指标达标,江苏、辽宁和黑龙江有7个指标达标,广东、福建、山东、吉林和山西有6个指标达标。
如果京津沪港澳台地区不参加排名,2005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名前10位的地区为: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重庆、山东、黑龙江、吉林和山西。
第二次现代化“十强”国家诞生
日前在此间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2004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世界前10名的国家是:瑞典、美国、丹麦、芬兰、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和英国。
2004年,在参加评价的131个国家中,瑞典等24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中国等97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缅甸、坦桑尼亚、中非、埃塞俄比亚、乍得、塞拉利昂等10个国家仍然处于传统农业社会,没有进入现代化行列,有些少数民族仍然生活在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