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又好又快”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个关键词。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不是简单的词序变化,而是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头,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调“又好又快”,有其必然逻辑。
一者,拥有好的平台。福建省自开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来,取得积极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省第八次党代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福建新一轮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者,实现好的开局。福建省去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3%……按照许多代表委员的话说,福建省“十一五”开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三者,制定了好的举措。当前,我们确定了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九大支撑体系,明晰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突出了发挥福建对台优势的“五缘”“六求”,开辟了建设海洋强省、文化强省的发展新空间……海西建设蓝图绘就。
又好又快,“好”字当头,是发展思路的调整。“好”在“快”前,意味着福建省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从而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福建省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的指标约束,到“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阐述,对“好”字的强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
又好又快,“好”字当头,是心系民生的承诺。和谐社会,民生为重。《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07年的工作时专门辟出一章讲如何着力改善民生。“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000元提高到1200元”,“在福建全省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控制药品采购价格,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紧盯民众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让老百姓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享受海西发展成果。
“好”字当头,凸显科学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只要我们抓住大好机遇,延续良好发展趋势,让“好”字领先,“好”与“快”比翼齐飞,必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