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详细解读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7
24日,省财政厅厅长马潞生受省政府委托,向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作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随后,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万崇伟在详细解读报告具体内容时,总结了2006年财政工作的关键词,即“发展,惠民”。
发展:生财聚财做大“蛋糕”
  万崇伟指出,2006年,福建省财政部门认真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由单纯注重“用财”向抓好“生财”、“聚财”转变。
  一是改进支持方式。综合应用税收、担保、贴息、以奖代补等间接手段,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调整理财思路,财政资金分配由过去“撒胡椒面”逐步向集中财力办大事转变,有效促进福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突出支持重点。将建设公共财政与支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由过去支持个别企业向支持产业集群转变,由扶持具体项目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转变。2006年,省级财政统筹资金3.1亿元,重点支持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省级财政支出5.16亿元,继续全额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实施出口信用担保、出口奖励和品牌扶持等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省级财政统筹财政性资金48.3亿元,支持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鼓励资源消耗少、高利用、低排放、生态型的工业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省级财政支出1.8亿元,重点用于工业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治理等综合整治项目;支出6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节水、节电和资源综合利用;支出2.1亿元,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偿办法。
  四是增强财政实力。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财政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和依法治税,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等措施,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2006年,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1.86亿元。
惠民:重点做好四个倾斜
  万崇伟说:2006年,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财政工作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惠民”,即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办好各项惠民实事。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级财政将新增财力重点向四个方面倾斜。
  一是向“三农”倾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多予”。2006年,省级财政支农支出15.57亿元,比2005年增长18.5%%,重点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安排转移支付18.6亿元,支持农村税改。
  二是向困难群体倾斜。省级财政支出2.47亿元,支持福建省实施农村低保;支出4.48亿元,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制度;进行农业保险试点,提高农民抗击灾害及恢复生产的能力;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奖学助学制度,支出0.64亿元给予补助;支出2.54亿元,在福建全省36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支出近亿元,用于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支出7.48亿元,用于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
  三是向县乡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省级财政支出3.43亿元,建立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长效机制;补助7亿元,进一步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工资性转移支付11.6亿元,对县市给予不同幅度补助。同时,统筹资金支持革命老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岛、库区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四是向社会事业倾斜。省级财政支出19.35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出8.25亿元,支持“年百所”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乡村医生补助等;支出5.17亿元,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等;进一步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重点扶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