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州:到“第一线”中求突破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0

  时入盛夏,榕城处处热气腾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6月23日,省“十五”计划重点工程——福清市东壁岛围垦工程海堤全线合龙,比原计划快了8个月;
  6月25日,福耀集团福清浮法玻璃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彻底结束了我国汽车玻璃原片依赖进口的历史。
  时近年中,福州发展新招频出,各项发展再度蓄势——
  6月10日,福州出台《关于加强当前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10项强有力的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7月2日,福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福州良好形象。
  种种迹象表明,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中,福州正加快新一轮发展,谋求新一轮突破。
  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是与福州市新一届党委、政府全力推动的“第一线”工作意识、“第一线”工作做法分不开的。
深入“第一线”,成为福州推动工作的利器
  “福州是省会,是‘重、重、重’,是重心所在。重心如果不稳,福建全省都会受影响。”这是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5月20日在福州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时,突出强调的一段话。
  对于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福建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近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福州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与差距。如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治安状况不尽如人意,经济发展一些瓶颈有待突破。
  福州市领导认识到,福州目前发展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关键在联系实际狠抓落实,争取有更大的作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掌握第一线情况,协调第一线问题,推进第一线工作,把当前各项工作抓紧抓实。
  那么,哪里是第一线呢?
  福州市领导认为,第一线就是矛盾问题的现场,第一线就是发展受阻的环节,第一线就是群众需要的地方。各级干部只有不回避矛盾,到第一线发现问题,到第一线解决矛盾,到第一线中谋求发展,才能树立起与时俱进、勇于承担的形象,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在“第一线”服务中,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群众的需要,就是最大的召唤。
  6月17日以来,由于闽江上游地区连日暴雨,闽江干流洪水猛涨,发生了相当于35年一遇的大洪水。此次闽江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情就是无声的命令,灾情就是行动的指南。
  到抗洪第一线去,成了从市委书记到乡村干部共同的选择——
  在灾情到来的最短时间内,福州迅速启动了防洪预案。各个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全面抗御闽江汛情,并对闽江沿岸的闽清县、闽侯县、仓山部分地区进行重点部署。
  在雨情最急的时候,福州市领导踏着泥泞,四处查访。他们反复叮嘱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密切关注水情、险情,全力防范洪涝、地质灾害,并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水喝、有饭吃、有屋住,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到抗洪救灾的具体实践中。
  在灾情最重的闽侯县,县乡干部彻夜不眠,日夜守护。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挂钩乡镇坐镇指挥,全县抗洪抢险队伍47支2.3万人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县直机关、乡镇干部以及防汛人员到闽江防洪大坝、水库、水闸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全县沿江低洼地群众1321户4541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安全转移。
  由于措施得力,应对得当,当洪灾来临,福州没有发生较大险情,也没有发生一例因洪灾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灾造成的损失,不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树立起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第一线”调研中,破解构建和谐社会难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福州结合实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办法,先后捧回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人口涌入,车辆骤增,城市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福州城市管理水平如何再上新台阶?福州市新一届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调研。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7月2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10项具体的措施。其中包括逐步取消占道早夜市、严格规范各类公益性广告、设置“电子警察”、增加环卫设施、废品收购站撤出二环路等。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居乐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广大投资者对社会治安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福州市决定从6月起至今年底,在全市集中开展一场有声势、有力度、见成效的建设“平安福州”严打整治行动。决定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一是“严打战役”,什么犯罪突出就集中打击什么犯罪;二是组织开展好化解矛盾纠纷战役,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抓好基础防范重点整治战役,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健全基层综治工作网络,提高群众对“平安福州”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在“第一线”工作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初以来,福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市场波动较大等影响,福州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福州市从领导力量、服务保障、政策扶持、项目开发、征地拆迁、项目供地等方面提出了10条强有力的工作意见。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始终是加快福州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企业存在的融资难、用电难等发展难题,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福州各级政府将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参与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今年市、县(市)区财政可各按新组建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的10%出资扶持,共担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发展。对符合新制定的《福州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试行办法》规定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由市财政按其担保贷款年平均余额的6‰予以风险性补贴。
  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正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突破项目落地难、征地拆迁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是加快福州发展的载体和抓手。福州市要求,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市重点办负责一周一报项目进度,对存在问题一周一协调,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半月一协调,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月一协调。
  如今,福州成立了港口建设指挥部,统筹调度,集中攻关,确保11个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年内全部动工。市政建设全面提速,对于年初安排的道路、内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旧屋区改造等市政工程,力争尽快动工。房地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原则上,今年全市推出招拍挂的供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达到4000亩左右。福州经济建设将再度发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