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骤升,用于降温的电力负荷大幅增长,我们又面临着近年来夏季缺电的严峻形势。如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限电对群众生活和重点企业生产的影响,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报特开辟“关注电力迎峰度夏”栏目,陆续宣传报道福建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今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的新经验、新做法,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让全社会都来共同关注电力、积极参与迎峰度夏。
面对夏季缺电的严峻形势,福建省已谋划、部署和落实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一系列措施,在千方百计增加供应的同时,不断加强了需求侧管理,以确保今夏用电安全有序。
加大供电总量 缓解高峰缺口
今年夏季福建省电力供应仍将紧张,高峰电力缺口已成定局。
前一阶段,福建全省来水情况较好,六大水库库存电量达到近年较高水平。但是福建省水库调节能力有限,一旦一周不下雨,发电量就会受到影响。而上半年福建全省新投产发电机组少,特别是没有大的机组,火电发电量增加也十分有限。据预测,今年夏季福建全省最高用电负荷预计达1260万千瓦,同比增加21.5%。
高峰电力缺电将是今年电力紧张的主要表现。即夏季每日10:00—12:00以及19:00—22:00,办公楼、商场和居民家中的空调纷纷开启,用于降温的电力负荷约增长25%-30%,造成电量供不应求。
为确保迎峰度夏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福建省电力部门在福建全省共安排了15个迎峰度夏输变电项目和74项保电网安全稳定供电及迎峰度夏技术措施项目。同时,大力推广配电网不停电作业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开展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发电设备利用效率。此外,还将积极与华东电网进行电力电量“错峰置换”和“错季置换”,努力增加供电总量。
精心编制预案 确保有序用电
福建省已精心编制了有序用电预案,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建立供需预警机制,构建快速反应体系,确保有序用电。
各设区市、县均以全社会预测最高用电负荷为基准,编制了六个缺口等级的六套有序用电预案。各地将积极应用负荷管理、调度自动化、配电管理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确保有序用电预案在供需突变时的快速启动,做到电力紧缺时能迅速实行有序限电,电力供需缓和时能迅速有序放开用电,努力把电力紧缺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供用电秩序稳定,电力部门将严格按照“有保有限”以及“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原则,把该限的限到位、该保的保到位,最大限度降低限电对居民生活和重要单位用电的影响。特别将加大错峰用电力度,在7月至9月期间,不论是否出现电力电量缺口,要求有周休日的工业企业执行周轮休制度,均衡周负荷水平,同时将大型工业企业的年度检修安排在8月至9月上旬,降低高峰月份用电负荷。
开发第二资源 加强需求侧管理
加强需求侧管理,仍是今年夏季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有序的主要手段。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避开或错开用电高峰,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达到有序用电、节约能源,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被称作“开发第二资源”。去年,福建省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措施,转移高峰负荷85万千瓦,约延缓电厂建设投资42.5亿元,减少客户电费支出1.75亿元,在电力缺口一度突破20%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供电井然有序,居民生活和重要单位用电基本未受影响。
省经贸委今年将采取十项节能措施,对福建省年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监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用能设备要求限期整改;实施节能项目1000项,其中变频改造10万千瓦,锅炉、窑炉改造100项;建成晋江垃圾电厂一座,新建风电13.9万千瓦,推广太阳热水器3万平方米;年底前淘汰使用含氟制冷剂的中央空调系统;削峰填谷实现转移高峰负荷119万千瓦,提高电能利用率等。
省电力部门全面开展“海峡西岸·真诚电力”优质服务系列活动,并推出科学用电一系列举措:新增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45个,大力推进节电新技术应用和改造、电气化小区、绿色照明、有序用电等四项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冰蓄冷空调项目16个;试点推行大型中央空调轮停技术,力争日均降低高峰用电需求2万千瓦,等等。
省经贸委、省电力公司联合发出“科学用电倡议书”,倡议企业积极选用节能高效用电设备以及蓄热式电锅炉、冰蓄冷空调,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合理减少电力或电量需求;夏季期间,居民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设定在25℃—26℃;不开无人灯、长明灯,随手关闭暂不使用的灯具和电器设备的电源,尽量减少家用电器待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