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连我们召集他们都很难,却像听你们口令似的,这么多人一起去参加‘6·18’!你们福建工作做得真行呀!”最近,当中科院的一位领导听说今年又有二三十位院士将到福建参加项目成果交易会时,感叹着对省科协的领导说。
据悉,今年将有26位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带着近百项科研成果赴“6·18”,与福建福建省企业对接。这么多位院士是怎么被请来的呢?
“福建求贤若渴”
在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院士专家八闽行”组委会成员单位和福建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省科协于去年开始协办“6·18”,主要负责邀请院士参会。去年,虽然时间仓促,经验不足,但仍有26位院士前来,大大提高了“6·18”的层次和知名度。今年初,省科协把“服务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6·18”的有关院士邀请、院士项目推介对接工作,把各项工作“做早、做细、做实”。
3月初,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福建省政协主席陈明义等福建省领导在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专门在京召开院士专家座谈会,慰问院士专家,征求意见建议,省科协借机展开第一轮邀请工作。3月下旬至4月下旬,省科协又分赴西安、北京、天津、上海等9地,采取个别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请“两院”牵线等方法,共当面拜访邀请了约50位院士,并逐一落实参会院士及项目。
“邀请院士难,邀请带项目的院士更难,邀请带项目的院士集中时间一起来,难上加难!”省科协副主席陈震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我们今年有意识地重点找有项目的院士,电话落实不了,便逐个登门拜访。有位院士见我们三番五次地上门,很是感动地说:“你们福建真是求贤若渴、求项目若渴呀!”
“真心打动我们”
院士办的同志,每年都要为所有闽籍院士开展贴心服务:春节前送水仙花登门拜年,生日送蛋糕,回来探亲接送,为每人订一套家乡的报刊资料。正是这些滴滴真情的积淀,使院士们除了积极为家乡提供自己研究的项目,还积极帮助寻找非闽籍院士的项目。
闽籍院士、大连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杨锦宗去年原准备来参加“6·18”,可因病住院不能前来。院士办同志得知后,专程赴大连看望他。今年1月杨院士在厦门养病期间,院士办又与福建省发改委同志专程赶去探望。一年来,双方见了五六次面,通过牵线搭桥,杨院士与连城东宝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对接了“蔗糖酯合成技术”及“甲醛捕捉剂技术”两个项目。待项目签约落地后,杨院士将安排两个博士后到东宝公司工作,在当地建博士后工作站。杨院士说:是家乡人民的真心打动了我。
此外,省科协还利用每年“院士专家八闽行”,有意识地培育项目,并做好跟踪服务,促进院士项目的有效对接。今年“6·18”,张文海院士与福建紫金山矿业集团的“福建紫金铜冶炼工程项目”、王启明院士与福州迅捷光电有限公司的“Si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与技术”、陈清泉院士与石狮三协(集团)汽车有限公司“三协电动喷雾清扫车”、中国中医研究院陈可冀院士的“指导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开拓新项目”都将签约,已落实签约总金额43.6亿元人民币。福州机床厂的“床身导轨面淬火硬度不均匀、变形大”、“床身导轨面波纹”、“80系列数控机床的外观”等三个技术难题,也已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接,目前正在组织攻关。
“看好‘海西’前景”
今年6月19日上午的“院士项目推介会”,将安排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工程院院士徐滨士重点推介他的三个项目。其中“电子设备快速清洗技术”,能在不停机、不断电、无残留、无污染的情况下快速清除电子装备上的灰尘、油污及大气中酸、碱、盐等沉积物。应用“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系统”,可制备各种高质量的氧化物和碳化物陶瓷涂层、金属陶瓷涂层以及微纳米结构高性能陶瓷涂层,可大大缓减电子机械磨损,提高使用寿命10—20倍。
徐院士是山东人,家乡人也在找他要项目,他怎么会把这么好的项目给福建呢?
“这是我们花了不少精力‘磨’来的。”今年4月,院士办请中国工程院推荐项目时,一位领导透露:徐院士有几个很好的项目,但不好拿。院士办工作人员立即找上门,向徐院士介绍已成功举办的两届“6·18”,告诉他福建省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专门安排资金扶持落地项目,还特别向他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伟战略。徐院士最终表示:我对福建前景看好,愿意带这些项目去参加“6·18”。
在省科协的努力下,目前已有26位省内外院士明确表示将参加今年“6·18”,已确定前来参展的院士及院士所在单位可转让高科技项目已达9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