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力公司赴三明和龙岩慰问受助孤儿
本报热线新闻曾于2月13日刊登主题版《爱让世界不孤独》,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省慈善总会开展的“助孤工程”,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见报当天,省电力公司机关与直属经营公司的员工800多人,自发捐款36万元,助养240名孤儿3年。
11月8日至11月10日,省电力公司机关党委和亿力集团党委组织慰问组,前往宁化、连城、上杭等地,走访部分受助孤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送去慰问品。
11月8日下午3点,慰问组来到宁化县水茜乡老街孤儿李天宝家中。
一幢简陋的两层木屋,门楣上“荣军之家”小铁牌已显得很破旧,70岁的爷爷李日光早已领着孙子李天宝在屋外等候。接过文具和牛奶等慰问品,小天宝开心地笑了。他今年12岁,上小学四年级,父亲前年被洪水淹死,母亲受刺激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可怜的天宝跟着爷爷生活。李日光是名退伍军人,早年曾负伤,左臂上至今留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天宝的父亲遇难后,家里没了劳力,李日光因伤干不了重活,只能靠每月200多元的低保金艰难度日。好在孙子很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让他感到欣慰。小天宝说,长大后要和爷爷一样,当一名光荣的军人。谈话间,老人激动地进屋取来孤儿助养金的领取证,紧紧握着省电力公司机关党委书记杨镇的手,泪光闪烁:“真是多亏了你们这些好心人。”
慰问组同志在宁化县翠江镇太平巷15号见到孤儿张延时,已是8日傍晚5点,张延刚刚放学回家。2003年,她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遇难,5岁的她和年逾60岁的爷爷张胜光相依为命。张胜光是江西石城人,儿子、儿媳去世后,肇事者只赔了4万多元。张胜光告诉记者,老家的生活很艰苦,交通闭塞,连孩子生病上诊所都不方便。他觉得再难再苦,也要将唯一的孙女培养成材。2004年初,张胜光毅然卖掉家里的几口牲畜,凑了6万多元钱,带着孙女到宁化投奔妹妹。他花光所有积蓄,在太平巷买下了两间六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入住不久,太平巷所在的红卫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其实际困难后,为他们申请了每月220元的低保金。
如今,张延在宁化县实验小学读二年级,成绩优秀,家里墙上贴了好几张奖状,有被评为“红孩儿”的,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还有硬笔书画得奖证书。省电力公司领导送上慰问品,叮咛张延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爷爷的养育之恩。杨书记亲切地对张胜光说:“要好好保重身体,您可是张延唯一的依靠。”张延在一旁听了,眼眶立刻就红了,紧紧地靠在爷爷的身边。
11月9日,慰问组来到第二站——龙岩连城,看望了5名孤儿。10岁的女孩罗清华给记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清华在罗坊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眉清目秀,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清华如今跟伯父一家生活。看到省电力公司给自己带来的学习、生活用品,清华连声道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0日下午,慰问组到上杭县白砂镇梧田村雷进森家,孙侄女袁华英丧失双亲后,就住在他家。袁华英说,收到“助孤工程”的助养金,知道有那么多人关心自己,很感动。“叔叔阿姨,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行的白砂镇镇长陈晓明告诉记者,袁华英经历坎坷,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离开了,袁华英从小就跟着残疾的父亲四处乞讨。3年前,父亲去世,袁华英被好心的叔公收留,有了一个暂时安定的家,对于大家的关爱,她特别感恩。
3天的慰问活动中,省电力公司的领导们共走访了3个县的18名受助孤儿,其助养金已全部发放到孤儿的监护人手中。亿力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佘国珍告诉记者,此行目的就是要让爱心延续下去,让孤儿们知道他们并不孤独,还有那么多人关爱。这些孤儿大多正处在最敏感的少年时期,自尊心强、容易有自卑心理,渴望温暖和关注,慰问组带去的关怀和爱心有益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慰问组同志表示:“这样的慰问活动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