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非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在两岸旅游业日益兴盛和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文化旅游交流逐渐进入最佳时期。
李非说,自1987年以来,两岸旅游交流快速发展,台湾同胞来大陆人数逐年增长,1992年首破100万人次,2005年再破400万人次,台湾客源成为大陆接待入境旅游的重要市场。这些台湾游客多数与文化旅游相关,主要发展出寻根谒祖、宗教朝拜、文化交流、文化投资、旅游交流、文教交流等类型。
李非认为,两岸神缘相合,台湾信众每年都到大陆祖庙进香朝拜,妈祖文化已成为大陆对台旅游的龙头产品。每年来大陆进行宗教朝拜旅游的台胞40万人次左右,约占台胞到大陆总数的十分之一。
2300万台胞中有95%以上的人祖籍都在大陆。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大陆各省市均吸引很多台胞回乡祭祖认亲,谒祖墓,修祖厝,认祖宗。
大陆与台湾文化源远流长,围绕“湄洲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闽南文化”“马江船政文化”等主题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相继举行。一大批既富有福建地方特色又能吸引台胞的旅游文化产品,如泉州的南音和木偶戏,漳州的林语堂文化研究、芗剧、木偶、雕刻、灯谜艺术、斗鸡等,均是开展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李非分析说,台商在选择投资地时,文化观光与投资考察常常相互推动。截至2005年底,大陆共批准台资文化投资项目数千项,合同台资数十亿美元,其中台商文化旅游投资就达1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