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2月20日在京成功上演。《土楼神韵》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在福建省文艺团体尚属首次,在全国地市级以下文艺团体中也属首次。
首次当然可喜可贺,值得称道。
《土楼神韵》是福建省永定县创作的原生态风情歌舞集,是宣传客家土楼,宣传客家文化,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诞生以来,在福州,厦门,台湾以及这次北京,演出好几场。在台湾演出时,马英九,吴伯雄等台湾政要或贺电或题词或观看,火了一把。这次在北京,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和土库曼斯坦副总理亚兹穆哈梅多娃及国家部委,福建省主要领导亲临观看,并赞扬与鼓励。从这点而言,演出是成功。从宣传来看,媒体也是感兴趣的,见诸上上下下媒体报道,成果可见一斑。
就《土楼神韵》而言,有两点想在这边说说。一个是国家大剧院的包容精神;一个是当地人敢为人先的胆略。
先说国家大剧院的包容精神。在大家看来,国家大剧院无疑是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和它联结在一块的往往是艺术殿堂,高雅艺术,阳春白雪等等。自己去年10月头一次进大剧院时,也颇有进殿堂的味道。进门海报宣传的演出剧目,清一色都是国内国外顶尖的“艺术”,大剧院内外设施尤为先进,视觉效果特佳,入内大有“陈奂生上城”感觉。而《土楼神韵》呢?一听来自基层一个县的,想都想得到,能有多高艺术水平?天上地下不敢说,至少在一些人眼里,不般配。
而恰恰相反,国家大剧院接纳了它。至少体现了它的包容,宽容。在采访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时,她说“国家大剧院是人民的大剧院,她的包容和鼓励让我们看到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来自北京昌平70多岁的曾昭芬女士,看了这场歌舞集后,对我说:“人民群众是艺术大师,她们有权力去展示和表现她们的艺术和文化。一个来自最基层的艺术团体能够走进国家最高艺术殿堂,确实很了不起。希望能有更多草根艺术走进北京,走进国家大剧院。”
包容的肯后是人民。人民是至高无上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兼而有之,从这点而言,是国家大剧院的包容,也是国家大剧院的高明之处。
再说永定本地敢为人先的胆略。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土楼神韵》半斤八两,当地应该最清楚。但为何还如此不自量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勇于“高攀”? 我揣摩,一是底气足。几场演出下来,叫好声一片,说明创作思路正确,有基础,有看点;二是号准了当下“艺术”的脉博。
中央电视台百姓舞台《星光大道》的火爆,旭日阳刚《春天里》的走红,草根受关注,民间文化受青睐,原生态受欢迎,客家及土楼有市场,在看腻珠光宝气,豪乳大臀的当下,返朴归真成为人们的追求等等,恐都是一种启发。底气加号脉,就有了敢为人先的胆量。也就有了《土楼神韵》的“神” 来一跃。
但愿《土楼神韵》草根文化进“殿堂”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晓笛)